遇到喜欢的曲子没有谱怎么办?自己扒呀!

听说全世界最爱音乐的人都关注了

“弹吧音乐课堂”

你真是个幸运的人

今天聊一聊钢琴扒带及MIDI制作,使用音乐制作软件(以下简称DAW)从歌曲中扒一轨钢琴,既是对乐理和视唱练耳的一次检验,也是学习MIDI制作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

钢琴扒带的三个环节

扒带和扒谱是两个概念,大多数人理解的扒带实际上是扒谱,把乐谱写下来就完事儿,但音乐制作中所说的扒带、扒伴奏,实际上包含了三个环节,每个环节要做的事情,所考察能力也不同。

在音乐制作中,通过扒带的方式制作一轨钢琴(或任何一门乐器),包含三个环节:

  • 扒谱

  • 音乐分析

  • 演奏及制作

  • 对基本功扎实,且有制作经验的音乐人而言,前两个步骤可能在听音乐时在大脑中自动完成了。对于音乐制作新手而言,这是好几件事,需要分别了解。

    扒谱

    扒谱就是听音,记谱,其实就是考验你的视唱练耳功力。

    扒带训练最容易忽略的一步,其实是选对歌,从一个难度合适的歌开始练习。评估自己的听音能力,巩固自己的乐理知识,然后逐步增加难度,去找更复杂的歌练习。

    刚开始进行钢琴扒带练习,我建议选择,使用钢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的歌曲,和弦尽可能简单,演奏方式以分解为主,柱式和弦尽可能少,总之就是越容易听清越好。我在文章最后推荐了两首适合钢琴扒带的歌曲,你可以直接用来练习。

    分解和弦演奏,你可以比较容易的听清每个音符的音高、时值、节奏型。而柱式和弦演奏,是三四个音同时被弹响(有时音会更多),想要完整听出同时弹响的音是什么,是有一定难度的。不仅要考验你的视唱练耳,有时还要考验你的和声知识。

    没有经过一定训练,是不可能一上来就听清七和弦的,视唱练耳训练没有捷径,从单音,到音程,到三和弦,到七和弦,每增加一个音,难度都是几何倍增加。没有音程的听觉基础,无法判断三和弦的性质,没有三和弦的基础,七和弦也是空中楼阁。

    在艺考的时候, 考音乐相关专业的学生都会考察视唱练耳,一段旋律听三遍,要求在五线谱上正确记谱。不仅音高,时值要正确,还要根据这段旋律的特点,判断这段旋律是几几拍,正确写出拍 ,划分小节线。

    我认为,视唱练耳是音乐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并且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提升的,视唱练耳好的人,简直跟开了挂一样,同样是听一段音乐。你要一个个音符推敲半天,才知道是什么和弦。视唱练耳好的人,一段音乐听两遍,直接写和弦谱了。

    有不少人扒谱,是用音乐播放器歌曲,然后手写乐谱,听不清的地方需要反复倒回来听,很不方便。手写乐谱,即使写错了也不太容易发现。

    更好的方法是使用音乐制作软件来辅助,在DAW中将歌曲和音乐 格对齐之后,可以按照小节选中一个范围循环播放,省去了前进后退找位置的时间,思绪也不容易被打断。使用DAW中扒谱会有即时的听觉反馈,无论是音高还是节奏错了,都能及时被发现。

    在DAW中把准备工作做好以后,接下来就只关注一件事,听音!专注去听歌曲中的钢琴部分,把钢琴音符,用MIDI把音符记录下来。

    另外补充一句,单从扒谱来讲,用鼠标写音符可能会比用MIDI键盘录制更快更准确,当然这个也可以看个人习惯。

    音乐分析

    在上一个环节中,我们完成了扒谱,用鼠标扒出来的这样一轨钢琴,你会发现声音是很机械的,一点也不好听,光做到准确的演奏音符和节奏,就是机械诶声音。

    因为,这轨钢琴在声部安排上是怎样的,到了某个乐段演奏上应该怎样的情绪处理,计算机是不知道的。为了进一步去演奏和制作,让这一轨钢琴更好的演绎,需要进行必要的音乐分析。

    歌曲结构分析:任何具体的音乐分析,都要结合歌曲结构去判断,歌曲中的钢琴伴奏的编配,一定是与歌曲结密切相关的。一首歌的大致段落划分有前奏,主歌,副歌,桥段,尾奏。大段落又分为多个乐句。

    在没有正确划分乐句,没有结合歌曲段落去分析这一轨钢琴的情况下,是很难做到在合适的时候以正确的方式去处理音乐情绪的,任何对于演奏上的处理都是没有依据的。

    和声分析:流行歌曲中的钢琴伴奏,一般情况下,一个小节包含一两个和弦。一轨钢琴扒完,最基本的和声分析,标注和弦名称,标注和弦的功能。

    演奏及制作

    如果要精益求精,想要做出一轨好听的钢琴,要么修MIDI,要么根据拔出来的乐谱弹一遍。实际上跟我们用真实乐器演奏音乐,是一样的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扒带和制作中间,还有一个“分析”的步骤。

    演奏MIDI键盘,录到电脑里的MIDI,主要包括以下信息:

  • 键位:你弹奏了哪个琴键

  • 时间:何时按下,何时抬起

  • 力度:1 控制器(0-127)

  • 延音踏板:64 控制器(踩下,抬起)

  • 键位和时间这两个控制信息,比较好理解,力度和延音踏板要单独说一下。

    力度

    力度大小不仅仅只是音量上的不同,还会影响到音色。在原声钢琴上,演奏者的触键,力度会对音量、音质音色产生很大差异。许多虚拟音源为了尽可能模仿真实乐器,会用不同力去采集真实乐器的声音,用不同力度去弹奏电钢琴,音色也是不一样的。

    单个音,力度会影响到音量和音色。多个音的时候,从横向上来看,音与音之间连成了旋律,力度和音量变化也会影响到旋律的起伏。从纵向上来看,钢琴有好几个声部,每个声部在音量和力度上都要有所安排的。

    真实乐手在演奏键盘时,实际上会同时考虑多个声部的比例,旋律,根音,伴奏声部,是需要被安排,在各个声部的演奏力度上有所控制。

    在音乐的进行中,各个声部的音量是动态变化的,有可能是整体在变,有可能是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声部的演奏音量在发生改变,对于某个声部的减强,渐弱等,这些,其实是很难用机器来完全量化的,一些精湛的键盘演绎,可以被录制成MIDI信息,但这不是鼠标所能办到的。

    眼音踏板

    在原声钢琴上,右边的踏板叫“延音踏板”,这个踏板是最最常用的,也是钢琴演奏中最最重要的润色器。踩下去,钢琴里的制音器全部打开,所有弹到的音就会延长。当脚一抬起来,制音器又压在琴弦上,音的延长就中止。

    在电子键盘上,也会得到类似的效果。在正常录制演奏时,踏板信息会一起被录制下来。

    然而,对于没有键盘基础,用鼠标画MIDI的同学,完全没有踏板的概念,一轨钢琴,要么从头到尾不画踏板,要么一轨钢琴,一个踏板从头踩到尾,总之声音是怪怪的。在演奏流行音乐时,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换和弦就应该换踏板了,不清楚的同学自行搜索了解。

    键盘功底对于钢琴制作的影响

    虽然说,电子键盘的力度,时间,可以完全用MIDI数据来量化,也可以在软件中任意修改,但是若想把MIDI录好,或者把MIDI修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MIDI只是一个创作辅助工具,优秀的制作人和乐手才是核心,键盘功底对于钢琴制作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键盘技术,另一个是音乐素养。

  • 键盘技术:你能不能准确的演奏,手上的工夫能不能跟上脑子和想法。

  • 音乐技术:各个声部的音量平衡,音乐情绪的处理是否得当。

  • 有键盘功底的人做出来的MIDI,你听听到是一个真人在演奏,力度音色控制更均匀,声部的层次分配,音乐情绪处理也很到位。

    没有键盘基础,做出来的钢琴听起来会很机械。怎么办?如果你是一个资深的吉他手,你可以把谱写完,找键盘手帮你录,你也可以帮他录吉他。

    然而,我觉得对于学习音乐而言,键盘这门乐器实在是太有用了。相比别的乐器而言,键盘可能是最直观的,上手也不难。

    对于别的乐器上已经有很长时间积累的人,稍微学习一下,能够更好的使用键盘编曲。仅仅只是使用键盘编曲的话,对键盘技术要求也不高,一次弹好一句,慢慢录也可以。

    推荐《林文信12小时学 流行钢琴》,把十二个小时的视频看完,并且认真练琴的话,编几首简单的流行歌曲,弹一弹即兴伴奏唱唱歌,也基本够用。

    钢琴扒带的两个误区

    扒带要做到100%原版

    比较简单的歌可以,对于和声配器复杂的歌来说,做到100%原版乐谱(伴奏)的可能性是很低的,不仅新手做不到,职业音乐人有时也做不到。

    扒到100%只是美好的愿望,看你对于扒带的目的是什么,对于做伴奏或者分析音乐来说,做到八九成已经足够了。

    首先,确保大框架上不要错,和弦性质,和弦功能,节奏型。细枝末节的东西,在完全听不清的情况下,只能凭感觉,或者靠自己编。

    想要一次做到完美

    很难,并且操作效率很低。

    前面讲过了,扒带对应了三个子任务,每个任务所需要调动的能力和要求是不同的,很难同时做到兼顾,也很难一次关注很多细节,推荐的做法,分阶段分步骤完成。

    比如说,你了解了扒带有三个环节,那么在扒谱还没完成之前,先不要去关注力度啊,音色等等其他细节,专心先把音高和节奏扒正确,等这一个阶段完成以后,再去处理其他细节。

    等到你能力到一定程度了,听音,分析可能就在大脑中自动完成了,演奏技术上也没什么限制,就会快很多,听觉记忆力强的,可以一次听四到八小节,然后默写,录制。听觉记忆力不强的也没关系,把歌听两遍,把和声功能谱写下来,把节奏和演奏方式确定,然后弹。

    思考与践行

    推荐两首歌进行扒带练习:

  • You Lost Me – Christina Aguilera

  • 时间煮雨 – 郁可唯

  • 第一首歌几乎没什么难度,C调,整首歌用的几乎都是三和弦,主要都是分解和弦,只有几个柱式和弦和琶音。觉得第一首歌太简单的同学,把第一首歌做完之后,可以尝试第二首,也是以分解和弦为主。

    “弹吧音乐课堂”征集活动开始啦

    你是不是有满腔写作热血却又无处施展?

    你是不是有不为人知的音乐故事?

    没关系!通通告诉我~

    好的作品将有机会登上“弹吧音乐课堂”的首条!

    让数以万计的弹友都能看到你的精彩。

    快点行动起来吧!

    投稿邮箱 412211549@163.com

    Q:加入弹吧音乐课堂粉丝群?

    A:请添加小编(个人微信:luman01 )注明加群!

    提醒:微信群以及QQ群讨论和分享都来自于粉丝,请勿发布广告,招聘,政治等于音乐无关的任何东西,不然会移出群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1月12日
    下一篇 2017年1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