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信息化项目建设与服务实施的预算模型需求探索

金融机构信息化项目与服务成本预算现状

(一)软件研发类成本预算工作现状

自2013年工信部行业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已于2018年12月升级为国标)正式发布以来,多家政府部门、金融企业迅速开展了基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成本度量工作,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并积累了丰富经验。与此同时,依然还有众多金融机构采用经验法进行软件开发成本的估算。由于缺少有效的软件开发成本度量方法、过程及原则的指导文件以及专业的估算人员,导致应用软件研发类项目成本估算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

(二)建设类、基础设施类等信息化项目费用评估现状

(三)运维实施类、设计咨询类等服务费用测算现状

对运维等信息技术服务,调研中体现的现有的费用测算方法主要为参考历史成交价、建设合同资金投入比例折算,结合服务内容和重要性评估等进行成本估算。对运维参数和指标进行量化结合情况展现不足,也没有有效的引用北京地标《信息化项目软件运维费用测算规范》《信息技术服务运维成本度量》等指导方法开展度量工作。针对信息化系统复杂性,导致信息化运维工作专业性更强,同时运维服务标准化程度不高等因素,决定了运维费用难于度量。大多数金融机构的预算编制工作缺少具体且细致的过程定义,尚未形成管理的闭环以及制度化的过程改进机制。

预算模型搭建需求分析

(一)构建目标

(二)需求实现构想

结合行业市场成熟度,结合机构内外部已有流程的梳理,建立适应于自有架构模式的预算成本度量体系,结合服务对象、架构情况、重要级别以及基础数据扩展性等方面梳理,根据目标符合性搭建预算管理体系,具体如下:

1.内部调研及历史数据梳理

(1)通过文档检查、访谈等方式,客观评价当前信息化项目和服务范围内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金风险管控等的结构、过程、效果、历史数据质量、人员技能水平等全面情况进行诊断;

(2)通过现状调研和历史数据梳理,理清信息化任务度量范围,明确各类型信息化任务预算度量方法和目标,通过调研结果分析现有主要问题和度量模型及体系搭建的改进方向。

(3)梳理软件功能点估算方法中涉及到需求管理和需求分析的现状数据,有必要不断加强需求管理和需求分析,提升需求编制质量。

2.制定有效可行的成本度量模型

对现状和目标进行目标差距分析,结合各类金融机构整体架构情况,通过行业内历史积累的估算方法和架构现状引致的估算模型建立来构建具有自己机构所使用的度量成本估算模型。

相关类别现状及目标应用分析如下:

以下通过对软件研发类和运维实施类进行举例分析。

(1)软件研发类成本估算模型构建

首先,软件研发所支出的费用研究应该涵盖软件开发人员从事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及测试 (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配置项测试、系统测试)、验收交付活动及相关的项目管理、支持活动进行汇总分析。通过软件开发生产率历史数据曲线(历史人月投入单价的经验方法)、软件功能点估算(对外项目的功能点估算标准)参考调整因子及取值关联数据和软件开发人月费率等数据结果进行数据拟合分析,构建软件功能点估算模型、指南以及研发生产率估算模型等等,同时不断对模型进行历史数据验证、新启动项目试算等方式进行多期修正,形成有效的估算构建模型,以反映金融机构软件开发行业最新变化,深化同业对标,提升管理水平。

(2)运维实施类费用测算模型构建

对运维外包服务类型进行分类,参照北京地标《信息化项目软件运维费用测算规范》、国标《信息技术服务 运维成本度量规范》(征求意见稿)等技术文件,结合运维服务中涉及到运维水平要求(包括业务重要性、安全等级、支持方式、服务时段、响应时间、故障解决时间、服务频率、更新频率以及重大时刻保障等)、运维对象特征(包括部署方式、维护复杂度、故障率、服务对象生命周期、用户规模、系统关联性等)以及运维能力要求(包括团队经验、人资质要求、自动化程度等),对各类关联因子进行历史数据拟合,搭建关联分布模型,进行多轮试算后形成费用模型。

3.构建成本度量数据库及专业团队

针对历史和过程数据的梳理,非常有必要建立成本度量知识库。依据知识库内容,对编制预算的相关人员进行理论及实践的指导,可以有效地提高机构内整体成本度量的工作效率。

首先,需要收集并分析历史数据,结合各类行业标准、指导标准编写成本度量的数据分析 告,针对历史项目和服务规模试算并形成试算问题分析数据。据此,建立项目规模、工作量及预算历史数据库以及各类型项目和服务的估算模型,基于已有成本核算方法,根据流程及管理需求定制开发相应的知识库管理平台。

4.开展第三方评估及应用评价

(1)积极开展评估试点及体系优化工作

根据建立的预算管理体系和测算平台,开展软件研发类、系统建设类、运维服务类任务立项、变更、验收等环节实施独立的成本评估试点,并根据评估情况详细说明预算中的有关问题,针对项目,完成试点成本评估服务 告。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实际项目进行评估,根据试用过程中的问题对相关流程、方法进行改进,给出后续改进建议,不断优化为机构搭建的预算管理体系、测算模型。

(2)开展第三方评估,进行适应性改进

开展第三方评估方法可以进一步提升预算成本度量的科学性、合规性、可行性和可追溯性。依托行业基准数据,依据行业基准数据库,可以更大范围的涵盖众多金融行业领域,对软件项目费用评估、行业基准比对、明确度量改进点提供了客观依据。采用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外部评估,可以使评估过程更加符合标准化的评估流程和规则,由认证的“软件工程造价评估师”出具的评估 告将会使评估结果的客观性进一步提升。

针对重点类、复杂类信息化项目和服务建议可以通过第三方预算评估工作开展预算成本度量,定期对评估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对相关规范、指南、模板、平台及知识库进行优化。

注:本研究 告仅为个人对金融机构市场的现状研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11月1日
下一篇 2020年11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