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教新课标:《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一步强调全面提升学生数字素养的教育意义,并以“数据、算法、 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为课程结构逻辑主线,提倡以丰富的应用情景和实践机会来支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人工智能作为新兴的学科,对于中小学校的信息科技老师来说,如何将抽象的人工智能知识及技能可视化呈现出来,降低学生学习和教学的难度,实现人工智能教育规模化、普及化开展,也成为了当下中小人工智能教学中的困难点。
为了帮助广大教师解决资源匮乏、资金不足等开课难题,来自全国优秀创客导师、山东省莘县新城高级中学的王增福老师,借助i3DOne 区平台和中望3D One AI人工智能三维仿真软件,于10月开展了3场线上《走进3D One AI青少年人工智能课堂》公益讲座,分别从人工智能教育科普、人工智能教学软件技能操作以及人工智能课堂实践, 循序渐进地为大家梳理了人工智能教学实施路径,为老师们提供AI开课的新思路。
▲王增福老师有着丰富的创客教育经验,曾出版多本书籍
其中,王增福老师在10月26日线上演示的一堂人工智能公开课——《3D One AI智能感应台灯》,由于课堂场景的应用性和课堂的易实施性,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和好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感受人工智能教学的魅力吧!
(1)知识与技能:认识距离传感器,了解距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3D One AI软件中电子件模型“距离传感器”的设置与积木编程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智能感应台灯的编程与仿真,学习编写条件判断程序的方法;加强理解距离传感器的实现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智能感应台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
中望3D One AI人工智能三维仿真软件
1.问题导向,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开始,王增福老师通过联系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家用台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人走灯亮”的现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2.类比展示,让AI知识通俗易懂
本节课的通识内容是距离传感器。课堂上,王增福老师通过讲解蝙蝠夜晚准确飞行的原理,趣味类比智能感应台灯的实现过程,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距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三维虚拟仿真,动手实践巩固知识
为让学生直观感受距离传感器的技术,王增福老师依托3D One AI进行了感应智能台灯的仿真演示。结合感应智能台灯的工作原理,王老师梳理了编程流程图并进行分析。
首先王老师对需要编程用到的电子模型和编程模块进行了介绍,让学生熟悉3D One AI的基本操作;然后引导学生依据老师编程过程中的解释和指引,完成智能感应程序的编写,并进入仿真环境测试,验证所编程序的科学性。测试后,引导学生进行程序优化,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做中学。
4.拓展延伸 自评总结
为拓展学生思维,王增福老师鼓励学生利用既有的编程知识,进行程序的修改,利用距离传感器实现更多的智能化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加深本课知识的内化。
课堂最后,王老师通过总结梳理本课的知识点,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本课重难点的吸收。
在教与学上,王增福老师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3D One AI促进课堂教学效率,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均衡发展。
如需进一步与王增福老师探讨AI开课,可扫码进群交流:Q群 【526604017】。
▲入群请备注学校+姓名
可进入i3DOne 区【AI未来实验室-青少年人工智能学堂】获取,包含教案、PPT、演示视频、案例操作教学视频及ZIAI源文件等开课资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