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1 Macmini 可能是最值得入手的 Mac 产品!
为啥之前那么多期视频都没有打动我,最后一个视频有什么魔力呢?其实很简单,前面的视频要么在说 m1 多香、剪视频多快,要么再说 m1 bug 太多、各种问题。而真正打动我的视频提出了两个观点:首先,Macmini 的换新周期是 2 年,等于 M1X 在它身上是指望不上了,M2 可能都有点悬。其次,M1 芯片如此便宜肯定是为了开拓市场,M1X 和 M2 就不一定具有价格优势了。所以早买早享受,晚买加价更难受。
最后是我自己原因:我不太可能为了 M2,就把刚到手半年的 iMac 给折价出了,今年估计只能见到 M1X 的 Macbook Pro 14”,到了明年估计 M2 的 iMac 和 Macbook Pro 16” 就能安排上了。所以不如来个 Macmini 尝个鲜吧。至于配置方面,我选择 16GB RAM+ 256GB ROM 的组合,原因很简单:M1 的内存封装在处理器芯片上,不可手动增加,同时内存大小决定了硬盘的寿命。此外我自己的外部存储设备充足,就无须加钱上 512GB 硬盘了。
没想到刚到手就翻车,可能是因为前任拥有者修改了电脑的名字,结果触发 macOS 上古 BUG:重置系统后无法获取管理员权限,等于大量的软件没法安装,也无法调用权限。然后我就经历了以下磨难:①标准系统重置 N 次,失败?;②用 Timemachine 还原 iMac 的备份 N 次,失败?;③ Apple Configurator 重装 macOS 系统 2 次,成功?。所以 macOS 用户千万别手贱改系统名字,折腾过程够你喝一壶的。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 M1 Macmini 的使用体验。首先从【工业设计】上来看,Macmini 应该算是我见过最优雅的主机之一了。Macmini 的质感和 Macbook Pro 非常类似,一体成型的铝合金机身、主体方正 + 边角圆润的造型 + 顶部的抛光 Logo 都在展现着苹果的工业设计美学。
Macmini 的 I/O 接口位于尾部,这也是它安装的入口。从接口配置上来看,可以看到涵盖了电源开关、8 字形供电接口、RJ45 千兆以太 、雷电 3 × 2、HDMI 2.0、USB 3.2 Gen1 (Type-A) × 2、3.5 mm 耳麦一体音频口。
接口还是相当的丰富,但是 Macmini 的雷电 3 带宽能力比较捉急,而且最新的版本可以选配万兆 口,真是让人好生遗憾。而且 M1 的 内存集成在 CPU 旁,而固态焊接在主板上,都不具备手动升级的可能。
最后来说说雷电 3 扩展能力,M1 Macmini 因为双口雷电 3 带宽能力受限,如果你的 M1 其中一个雷电 3 已经外接了别的设备,另一个雷电 3 带宽势必会受影响。所以,无法实现菊花链和连接两台显示器,相比之下 Macbook Pro 就可以实现,这点算是 M1 Macmini 的局限之一。
我的办公室桌面就是由一个 35 英寸的明基 EX3501R 带鱼屏和一个 15.6 英寸 C-Force 4K 便携屏组成。带鱼屏使用的是 HDMI 2.0 输入,4K 便携屏则是通过雷电 3 接口直接 C to C 输出。上面负责看文献、写课题等正经需求,下方的小屏幕就留给聊天窗口、摸鱼看视频一类的场景。
二、M1 Macmini 的性能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M1 芯片解析】:苹果 M1 芯片采用的是 5nm 制程工艺(160 亿晶体管),8 核心的 CPU 中有 4 颗颗心主打高性能,另外 4 颗核心兼顾高能效。这颗 SoC 还集成了浮点运算能力堪比 Radeon RX 560 的 8 核 GPU 和每秒能进行11万亿次运算的 16 核神经 络引擎,将机器学习速度最高提升到了 15 倍。最后 M1 还通过统一内存架构的方式,让内存的访问带宽提高,延迟下降,进而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能效表现。
通过 GeekBench 5 测试可以看到,搭载 M1 的 Macmini 跑分成绩为单核性能 1745 分,多核性能为 7591 分,MacBook 单核 1687 分,多核 7433 分;iPad Pro 2021 单核 1719 分,多核 7326 分;iMac 2021 单核 1724 分,多核 7453 分。Macmini 反而成为了性能释放最好的 Mac 电脑。
对比 intel 和 AMD 两家老牌 CPU 大厂的主力处理器,AMD 锐龙 5800H 单核 1475 分,多核 7630 分,intel i7-11800H 单核 1579 分,多核 9175 分。所以总体来说,M1 芯片算是单核性能的王者,但在多核性能方面和 5800H 打平,然后稍弱于 intel i7-11800H。
在硬盘方面,Macmini 此次使用的是板载(焊接)的 SSD,512GB 容量版本要比 256GB 版本贵了 1500 元左右,在读写性能方面,读速和写速均在 3000MB/s 左右。
相信大家也很关心硬盘的读写寿命问题,我也使用 S.M.A.R.T. Monitoring Tools 检测了一下,可以看到 5 个月时间,这块 256GB 的硬盘已经读了 9.01TB,写了 7.42TB,相比之下,我用了快 10 个月的 iMac,读了 14.3TB,写了 12.5TB。虽然 Macmini 的读写容量偏高,但也在正常的区间内,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最后,在实际的性能表现上,我测试了 M1 的视频导出性能。通过 Final Cut Pro 倒入了三段 Canon R5 拍摄的 8K(10bit/422) 的 RAW 视频素材,视频的回放都非常的流畅,我也套上了 LUT,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调色后期处理。视频的渲染导出速率也非常不错,35 秒的 8K 视频只需要 2 分 20 秒就能完成。
而我宿舍的 iMac 2020(10 代 i7) 居然只需要 1 分 50 秒,原因很简单,宿舍的 iMac 我用了 4 根 16GB 的金士顿内存组成了 64GB 四通道。所以大家也不用对于 M1 盲目崇拜,只要内存够大,老处理器 + 独立显卡的性能一样强劲。但是相比之下,前者只要后者 1/4 的价格,也不由得让人惊异于 M1 的性价比。总体来说,Macmini 绝对是最具性价比的 Mac 电脑产品,甚至连黑苹果都远不如它。
三、我为 M1 Macmini 用上了哪些非常不错的 APP?
接下来,给大家来一波 APP 安利吧,有一些我最近新发现的软件,还有些 M1 专属的 APP 一并推荐。先给大家复习一下。
1??【MarginNote3】:首先是我最常用的 MarginNote3,作为 PDF 神器,你可以把几百页的专著和文献导进入 APP 直接阅读,最爽的一点在于它可以把页面里面的内容整理成思维导图,等于让你不用再单独的整理知识体系了,读起“长篇累牍”的专著来更能得心应手了,个人感觉这项功能就值回票价了。
Mac 端的版本收费很贵,建议大家去官 论坛申请 6 折的学生教育优惠。我发了邮件(附上学生证明)申请教育优惠,没过多久,就在教育邮箱中收到了优惠信息,可以激活两台 Mac 电脑,如果想要更换激活设备也很方便,直接反激活。
2??【Notability】:第二个推荐的是 Notability,iPad App 付费排名第一,自己整理笔记,刷卷子(替代纸质笔记本),关键可以录音,打字也比较舒服。我平时是搭配 iPad Pro 使用,在 iPad Pro 阅读做好标记后,就可以在 Mac 上查看和复习。而且最近它还在打折,原价 60 元,现价 25 元,买它血赚,而且 Mac 端不会像 MarginNote3 一般再次付费,直接可以下载使用。
3??【RD Client】:第三个推荐的是 RD Client:因为很多小伙伴使用的是 windows 电脑 + Mac / iPad 的组合,并且是在校园 这个超大型的局域 内学习生活。那么使用 Mac / iPad Pro 远程控制 windows 系统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文件落在宿舍电脑、部分软件不兼容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下图就是我在 macOS 系统上访问 Windows 界面的截图,全屏的时候,鼠标操作流畅,我甚至感觉我就是在用一台 Windows 电脑。
我师弟研究了好久,尝试了多种软件之后,给我推荐的这款微软出品的免费软件。使用下来,不仅控制的延迟很低,而且画面的清晰度出色,远好于 QQ 远程控制的那种效果,你直接在 Mac / iPad Pro 上使用 windows 电脑打游戏都可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远程桌面功能只适合专业版,那么家庭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大家可以去搜索下[Windows家庭版开启远程桌面功能]
4??【PLEX】:影音播放功能方面,因为 M1 Macmini 同样支持 iPad 上的应用,所以就给大家无脑推荐 PLEX 了。传统的 Mac 需要从外服 Apple 账户才能下载,而现在只需要在国行的应用商店,下载 iPad 兼容的软件就能够安装使用,我宿舍甚至远在成都的 NAS 上的视频资源都能够充分的解码。
5??【Audirvana】:Audirvana 是我最近发现的一个宝藏 APP,因为它能够取代 Foobar 解码 DSD 无损音乐甚至是母带级别的,而且它的播放界面要比 Foobar 美观太多了。
针对专业用户,你可以在偏好设置中看到当前播放设备的解码能力,对于音频的低电平回放、信 处理、升频、音频音量等选项进行个性化的调整。而且这个播放软件还能够搜刮固定的硬盘区域甚至是 NAS 中的资源,我平时就是搭配希捷的外置机械硬盘使用。
6??【Gemini】:我记得之前给大家推荐过一个主打 Mac 垃圾清洁的 CleanMyMac X,它家后来又推出了一款针对重复文件扫描清理的软件——Gemini,这个软件能够扫描你自定义文件下的所有重复文件。
扫描完成之后,会提醒用户具体有哪些重复的内容,然后用户就可以智能选择,或者手动勾选需要清理的文件内容。Gemini 算是对于 CleanMyMac X 的一项很好的补充。
7??【其他兼容 APP】:因为 Macmini 使用的 M1 芯片为 ARM 架构,可以理解为是苹果 A 系列的魔改版,所以搭载了 A 系列处理器 iPad / iPhone 应用自然也能够在 Macmini 上使用,这算是一波史诗级的加强,今年新发布的 iPad Pro 2021 也全面使用 M1 处理器。
那么有什么 iPad 软件非常适合桌面端的呢?我提几个给大家参考,比如智能家庭类的「米家」,你可以直接在 Macmini 上开启监控,随时掌握情况。再如资讯类的「知乎」、「值得买」,办公摸鱼新典范,再也不用羡慕安卓手机一类的同屏功能了,M1 连手机都不用开,以后用来抢购特价啥的操作就变的格外轻松了。
四、这些配件应该可以帮你更舒服的享受 M1 Macmini?
1??【立式支架】:
本来我是给 Macmini 看好了下图这样的底座扩展坞,结果它不支持雷电 3,而且买家秀中 Macmini 与扩展坞之间留有巨大的缝隙,我就被瞬间劝退了。真是可惜呀!本来它有机会成为最推荐的配件。
而且我的桌面空间还比较紧巴,所以我就选择了一个最便宜铝合金的立式支架,之前在家买了一个留给 MacBook Pro 和 iPad Pro,没想到它足够的宽,可以直接塞入 Macmini。我买的是双槽,另一边正好可以放雷电 3 扩展坞。
总体来说,用上这个立式支架后,确实原有比较局促的环境布局稍微开阔了一些 不过这个躺下的 APPLE 标志还是有点小遗憾,毕竟 MacBook 立起来的时候可是正向,果然笔记本立式才是正经玩法,我这个只能算胡闹。
2??【明基 ScreenBar Halo 屏幕挂灯】:
因为 Macmini 没有我宿舍 iMac 那般可以自动调节亮度,所以长时间的使用,眼部还是容易疲劳,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外部的光源来优化调整。所以这次大家应该看到我的桌面也加入了一套屏幕挂灯,这款产品源自于明基的第三代屏幕挂灯——ScreenBar Halo。
我曾经用过明基 ScreenBar 和 ScreenBar Plus,两代产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代产品算是开创了屏幕挂灯这个产品的先河,吸引了不少身边朋友争相入手。毕竟每个数码爱好者的桌上都是堆满了大大小小的 3C 产品,屏幕挂灯的出现,实现了桌面收纳与照明的完美平衡。
但随着目前业界类似产品的增多,明基也面临着不小的竞争压力。明基没有选择降低品质推出廉价版本,去与其他产品竞争,依旧是延续着高端的路线定位。那么 ScreenBar Halo 是如何修筑自己的护城河呢?其实主要是三个方向:工业设计、非对称光路、优异的光照表现以及智能化。
明基屏幕挂灯的「工业设计」应该算是它的第一项优势,竞品厂商往往模仿居多,难见超越。这次 ScreenBar Halo 加入了重力枢轴挂齿设计,相比于前代的屏幕挂灯提升显著,过去常有用户给明基反映曲面屏搭配屏幕挂灯的兼容性问题。ScreenBar Halo 这一次就可以完美兼容了,它提供了一个针对曲面屏幕的专用配件,可以灵活适配 0.7-6cm 的屏幕厚度。
此外,明基 ScreenBar Halo 这次在遥控器上秀了一把肌肉,上一代还是有线的按键设计,全新的遥控器已经变身成了 2.4GHz 无线的触摸操作。值得一提的是按键采用了工业精密轴承,单根手指就能轻松的旋转,转感舒适。而其他品牌的无线遥控器必须要两指才能转动,并且转动的手感较为生硬。
当然遥控器的巧思还不止于此,明基 ScreenBar Halo 还为遥控器加入了五个触摸按键和一个传感器。中部的触摸按键是电源开关,左上角是色温调节、右上角是亮度调节、左下方是智能调光、右下方是偏好,正下方就是一个唤醒传感器,通过手部在遥控器轻轻挥动就能够唤醒。
遥控器的最外层还有 16 颗 LED 的灯珠组成了环,用以指示调整的幅度。过去调节灯源的亮度和色温时,往往只能依靠肉眼的观感。有了 LED 灯珠的指示,就能够实现精准的调控。
明基屏幕挂灯的「非对称的光路」是竞品厂商必须要回避的专利。因为屏幕挂灯最容易影响到的其实就是屏幕,对称的光路设计有两个问题,镜面的屏幕会反光;其次是屏幕增亮后反而还会加剧与周围的对比,加大用眼的负担,所以屏幕挂灯就应该尽可能的照亮桌面而不触及屏幕,避免在屏幕和边框部分形成反光。明基屏幕挂灯巧妙的强化了桌面区域的亮度,但对于朝向屏幕的光源则进行了尽可能的限制。从下图(源自@齊大圣)的对比效果就可见一斑。(注:下图为ScreenBar Plus)
而明基 ScreenBar Halo 在 Plus 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光路进行了优化,采用专利组合曲率反射光学设计 + 16.5° 倾斜透光镜片,搭配吸光棉调光结构,使得光路更加清晰,对屏幕的影响再进一步减小。按照官方数据来看:Halo 比二代 Plus 的眩光减少至少 50%,光线均匀度也提高了 11.5%。
同时,明基 ScreenBar Halo 还加入了背部光源,尾部特制的灯罩材料,能够均匀照亮大范围。光线柔和不刺眼,就算是人眼直视也没有问题。当然这个灯不是拿给人看的,它另有深意。因为显示器是自发光的,而显示器之外是依托环境光源,如果显示器高亮而环境光源过暗时,就会导致人眼的疲劳甚至损伤。
明基 ScreenBar Halo 可以在 3 种补光模式中自由切换:前灯、后灯、前后灯,前后补光可以减少眩光。如果在观影或者玩游戏的时候就可以选择关闭主灯,打开氛围灯,既能实现沉浸式灯光体验,也能达到一定的护眼效果,这对于夜晚观影或者游戏时的场景体验时非常不错的。
▼光照模式调节:单开背光可以作为氛围灯;前后灯都开主要作为使用屏幕时的选择,可以平衡屏幕前后的环境亮度,用于减少视线范围内的明暗对比;单开前光主要用于屏前阅读,此时也是光线亮度最高。
第二项就是「优异的光照表现」,在传统的光照判定上,我们常常用 Lux 这个照度指标来衡量灯源的明暗。一般认为纸本阅读的最佳桌面照度应 > 500 Lux,这个指标大部分屏幕挂灯都能达到。明基 ScreenBar Halo 在前灯模式下的中心照度甚至最高能够达到 800Lux。但照得亮并不代表看得舒适。因为色温、 LED 灯源的显色指数、照射范围都会影响最终的照明体验。
▼亮度调节:亮度调节的过渡非常平滑,主灯和氛围灯都能够同步调节
色温调节一向也是屏幕挂灯的重要功能,因为在这个奉行 996 福 和 007 内卷的时代,打工人往往从早到晚都需要端坐在电脑前。白天最好保持着 6500K 的国际通用一般色温标准,6500K 是一年平均正午阳光的色温。而到了下午甚至是深夜,灯源的色温则建议偏暖,主要是为了避免 400-455nm 的短波蓝光损害眼睛健康。明基 ScreenBar Halo 提供了 2700-6500K 色温可选,而且主灯和氛围灯都支持冷暖双色的无极调整。
▼色温调节:明基 ScreenBar Halo 通过调节冷暖两色的 LED 灯亮度来实现不同色温的变化
我们常用 Ra 来加以定义「显色指数」,太阳光作为最理想的基准光源,其显色指数定义为 100,我们以 8 种彩度中等的标准色样来检验,比较在测试光源下与在同色温的基准下此 8 色的偏离程度,以测量该光源的显色指数,取平均偏差值,平均色差越大,Ra值越低。而明基 ScreenBar Halo 拥有 Ra > 95 的显色指数,基本上已经能够达到摄影器材的显色要求,能够真实还原颜色。
明基 ScreenBar Halo 也拥有 35° 灯头角度调节,这样就可以根据显示器的高度、桌面的纵深加以调节。而且得益于出色的光路设计,这款屏幕挂灯能够实现超大范围的补光。按照官方的说法,在 500Lux 的照度下,色温 4000K 时能够覆盖 65cm × 40cm,在色温 6500K 时能够覆盖 70cm × 42cm,正好能够 Cover 我的桌面。
明基 ScreenBar Halo 的第四项护城河应当就是它出色的「智能化」了,这也是竞品厂商往往只能学到外观无法触及内在的重要因素。屏幕灯中部内建环境光传感器,通过点按遥控器上的智能调光按键,传感器就可以实时环境采光,在前灯模式下实时智能补足 500Lux 照度,我个人也是常年开启,非常实用。500Lux 也是国家照度标准中对阅读等高精细作业的理想数值。如果主要用显示器作业,可以同时开启前后灯,平衡屏幕前后的亮度。如果看电影玩游戏之类,可以只开后面的氛围灯,减少亮度差和眼睛的负担。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