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双塔 / 中建西南院

项目概况

PROJECT BRIEF


金融城片区位于成都天府大道两侧,三环路与绕城高速之间,是成都市向南发展的重要节点。

2003年,由高新区政府、市政府先行进入,引领和带动整个金融城片区核心区,天府国际金融城于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它以“现代、简约、优雅”的方式,营造花园般的环境。整个项目以中央公园的方式呈现,建筑融入到花园绿化之中,为新的城市副中心带来生态性活力。项目容积率低(1.0)、各栋建筑向心布置,是本项目的显著标志。

天府国际金融城概念草图

双塔加建前金融城鸟瞰照片

双子塔项目的建设则基于金融城园区功能业态的调整、土地利用率提升的诉求,建设方在园区内计划加建配套的办公及公寓。

加建后金融城鸟瞰照片

东侧沿湖夜景

城市中轴线对景的双塔

沿西侧街道看双塔

西侧沿街夜景

东侧沿湖夜景

塔顶细节

立面细节

室内大堂

大堂边厅

底层夜景

总平面图

1 新建公寓楼

2 新建办公楼

3 既有建筑

4 水面

5 园区内地铁出入口

设计特点

DESIGN FEATURES

01

[ 因地制宜 ]

化解场地限制

用地范围内地下室范围较大,管 错综复杂,地面道路纵横交错,建筑群体造型独特,改扩建项目在满足功能实用性与技术可行性的前提下,还需保证与建筑群体的和谐融合,现状条件苛刻。

在将现状条件叠加分析后,选择园区西侧中部加建双塔,虽然会有部分地下管 和地下室的改造,但换取容积率高,商业价值大,并且施工独立成区,对现有建筑功能影响最小。本项目通过设计和施工时序的综合策划,最大限度解决了改扩建项目对原有建筑正常使用的影响。

发挥区域优势

双塔的建设强化和界定了区域范围内城市东西向轴线,使其有了视觉焦点,丰富了整个片区建筑群的立体层次。

通过对用地的合理利用,提高整个园区的容积率由1.0到1.6,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整体提升。

02

[ 和而不同 ]

延续传承和突破创新

向心性的传承

双塔在总平面上沿区域东西主轴线对称摆放。双塔建筑格局延续园区建筑的向心特征,亦符合整体园区景观设计原则,保证园区内外视线通透。

形态构成的传承

从单幢建筑的各层平面,到建筑的剖面构成,双塔都延续了既有建筑的内在逻辑,与园区融为一体。

双层表皮的创新

外部界面延续了原有建筑的双层表皮策略,金属外 采用极具中国特色的冰裂纹图案,这种图案与原有建筑表皮的图案同样源于自然界,城市尺度下,二者视觉效果一致。

为了保证双塔体量的纯粹性,取消了原有建筑的退台叠阶的处理方式,实现了由原二维形到三维形的突破,让每层板之间平滑的交接,形体纯粹的同时塔楼的几何识别度变得更强。

冰裂纹图案没有方向性,6种相同尺寸不同图案的铝合金雕刻板通过旋转及镜像,在金属外 上随机排列,使之不易发现重复。

整体统一下的层高控制

与单塔不同,双塔作为视觉整体出现,要求外部形象具有同一性。这与双塔内部空间功能的差异性存在矛盾:南塔办公楼与北塔公寓楼的层高、层数和结构并不相同,楼层隔墙划分、夜间照明景象均不一样,外立面如果允许双塔的独立表达,双塔作为一个整体的视觉形象完整性受到破坏。

双层幕墙体系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条件:南塔办公楼采用4.125m层高,北塔公寓楼采用3.3m层高,垂直分布取4.125和3.3的最小公倍数16.5m为一高度单元——4层办公对应5层公寓,将两栋建筑的垂直分段有效统一。

03

[ 节地高效 ]

科学的交通组织设计

园区流线组织

针对建筑使用人数增加,通过比较分析,优化了总图交通流线组织。园区原有八个车行出入口,考虑扩建建筑面积较大,在扩建双塔与四 楼之间增设一个对外车行出入口。原园区西侧主入口沿东西轴线系人车混行兼形象广场,在高峰时段供车行进出使用,平时作为扩建双塔人行主入口。新增道路与原有道路有机连接,结合扩建双塔入口广场形成车行下客区,人车分流,运行畅通。

地铁交通的接驳

新建地下室与地铁站相连,在地下一层布置商业功能,利用现有地下通道作为连接新旧地下空间的接口,激活新旧地下空间的功能,提升地铁站空间的商业价值。

楼内交通测算

双塔场地及标准层面积的限制对核心筒设计提出了很高要求,设计在方案阶段就进行了楼内交通组织计算分析,合理进行高低分区,采用预分配系统,提高经济性和品质感。

04

[ 绿色节能 ]

高目标的全系统综合

遮阳金属外

1 铝合金雕刻板

2 中空镀膜玻璃

3 铝合金单层板

4 可开启上悬窗

5 钢制镂空马道

外层铝合金雕刻板保证了建筑立面视觉效果的纯净,同时隐藏了内立面上自由开启的上旋窗,立面维护所需的马道也隐藏其后。双层之间的马道系统为玻璃的擦洗、立面的维护提供了方便,避免了蜘蛛人的使用。两者的共同存在降低了高空抛物的隐患。

成都气候温和,过渡季较长,自由开窗可以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外 的存在降低了高层风压,也同时降低了超高层的心理恐惧。视觉立面与功能立面的分离,使得内层立面可以设置实墙,降低窗墙比,有利节能。同时,金属外 也起到了夏季遮挡阳光的作用。

地下室送排风设计

1 防雨百叶

2 排风机房

3 一层玻璃幕墙

4 截水沟

5 草坪

6 水面

7 金属拉孔

8 静压箱

9 排水管

10 PVC过水管

地下室送排风结合建筑造型采用隐藏式设计,确保建筑及环境的整体性。

广场透水铺装

双塔的形体完美地嵌入现有用地,而场地的景观设计则服从建筑整体美感的表达,并对其进行加强。涟漪状的线条,交织出场地的景观架构。水波纹彷佛捕捉了双塔自然散发出的力场,而双塔又宛如从场地中有机生长而出。整体优雅,宁静。设计采用石材与10厘米见方石块混合铺装的方式,结合透水地面构造措施,方便场地雨水的排放。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

本项目公寓部分均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此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采用不同的处理手段对温度、湿度分别加以控制,达到节能的目的。

蓄冰空调技术

本项目的写字楼及商业冷源采用了冰蓄冷系统,夜间利用低谷电价制冰,白天峰值电价时融冰供冷,减少主机直接供冷。对平衡电 负荷,提高发电效率有一定优势。蓄冰空调给空调水系统采用大温差技术及空气处理系统采用低温送风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05

[ 三维协同 ]

前瞻性的设计理念与方法

形体的构成逻辑

为保证建筑形式统一,双塔在建筑形式的操作上均采用相同的逻辑:由标准椭球体经过相同切割面切割形成外表皮边界,再向内偏移相同的距离形成内幕墙。除了建筑层高不一致,双塔的外边界控制手法完全相同。借助grasshopper + rhino的参数化控制,我们将双塔在城市、建筑、构造三个尺度的所需的全面考量最终收敛在一个清晰简明的几何控制体系中,它统领了形态、结构、幕墙的设计输入系统。设计采用参数化建模,结合传统设计方法表达。

内幕墙设计

1 标准板块区一(宽度1250)

2 标准板块区二(宽度1150)

3 调整玻璃划分区域

内层幕墙为本建筑的气候边界,综合经济、节能、建造等多方面因素,采用垂直的幕墙形式,各层通过叠阶方式拟合椭球形体。由于每层玻璃幕墙周长均不同,考虑幕墙分格的标准化要求,设计采用3种宽度尺寸的玻璃板块,通过合理分格及调整排列,限定幕墙竖梃在结构柱位置或与结构柱基本对齐的分隔方式,达到室内视线的最佳效果,非标准率5%,对造价进行了有效控制。

外幕墙设计

1 铝合金单层板

2 中空Low-E镀膜玻璃

3 金属外 支撑牛腿

4 横向水平钢环管

5 抱箍铸钢夹件

6 铝合金雕刻板固定端

7 铝合金雕刻板

8 钢制镂空马道

外层冰花纹铝合金雕刻标准板,通过专门设计的三维可调铸钢抱箍连接件,固定在水平横向环状圆钢管上,用水平板完美拟合三维形体,同时也保证了双曲形体表皮的连续光洁。

因椭球表面形体在水平及垂直两个方向的不断变化,如复制内表面的叠阶方式,将使整体的优雅形态破坏殆尽。故设计采用6种冰花纹雕刻铝合金标准平面板块,通过微分并调节板缝、错缝排列使纹样肌理匀质化的方式,实现形体表皮简约优雅的表达。各板块之间的缝宽通过参数化软件进行校核,将其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保证立面视觉效果的统一。


技术图纸

DRAWINGS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7月18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1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