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裸奔”。
由此带来的我们个人轨迹数据、国家地理信息数据的安全,谁来守护?成为一个大大的问 。
除此之外,滴滴最后残存的野望,恐怕也难实现了。
01
笔者根据媒体 道,以及官方公布的信息了解到:
滴滴所持有的“地图牌照”于2021年12月31日到期。
在此之前,滴滴疑似没有通过新一轮测绘资质复审换证,也就是没能获得新的“地图牌照”。
我们登录了官方有关部门的信息系统 站查询,搜索了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和滴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但都无法查到两家公司有效的“地图牌照”信息。
我们又到北京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官 查询,发现在公示的已经取得牌照的机构名单中,也没有看到小桔科技和滴图公司的测绘资质信息。
在这些官方 站中,笔者还搜索了华为,灵图、腾讯、高德、百度等公司,均显示了最新颁发的资质证书信息。
今年3月底,官方有关部门通 全国2021年复审换证工作情况。百度、腾讯、华为、高德、美团等十余家企业均已通过了测绘资质复审换证工作。
唯独没有滴滴。
02
地图牌照是什么?
我们可以在滴滴出行APP中的“导航”功能中,看到左下角显示为“滴滴地图”,这正是地图服务的一部分。
03
地图牌照对滴滴有多重要?
滴滴自动驾驶梦难圆?
高盛此前预计,2020年全球高精地图市场规模为21亿美元,2025年该市场将达到94亿美元。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和普及,高精度地图更是成为基础设施以及互联 巨头们重要的流量入口。
这背后,更是承载着自动驾驶的未来,以及各大厂构建各自业务生态壁垒的“生命线”。在国家新基建的大环境下,高精地图大概率将逐渐成为了相关产业升级的必备,最终作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促进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的产业升级。
滴滴疑似已经失去“地图牌照”。这意味着,滴滴不仅无法自制高精地图,甚至不能为用户提供互联 地图服务。自动驾驶、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新基建的未来,滴滴可能难以参与。
超5年数据积累“化为泡影”?
前途未卜是一方面,过往积累是否会“化为泡影”?更是滴滴需要担心的。
我们简单回顾滴滴高精地图的历史脉络:
目前,滴滴已经在国内进行了超过5年的高精度地图测绘,包括海量的道路、山川、水域的数据信息。
遭遇“地图牌照”卡脖子后,滴滴此前对地图及相关数据建设的投入,就再难以发挥价值。而在地图数据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业务,可能也将受到沉重打击。
相关业务难进行,滴滴或存在违规风险
高精地图是滴滴各APP的核心,在 约车、导航、公交等一系列功能里,均可以看到滴滴仍在提供地图服务。
比如,在 约车服务中,乘客进行位置搜索、 约车路线规划等,都要在使用地图服务。而在滴滴出行APP的导航、公交等功能中,左下角有明确提示,调用的是滴滴地图。这样的情况在滴滴系的不少APP中都存在,其中也包括花小猪出行。
再如,滴滴在相关新闻稿中提及的滴滴地图拥有ETA(预估到达时间)、路径规划、上下车点、“猜你想去”等基础服务,并且支持滴滴出行平台的运力调度、供需预测、拼车、智能分单等多个业务系统。
这些复杂的业务,都离不开高精地图这一关键一环。如今失去“地图牌照”,相关业务可能遭遇较大挑战,滴滴也可能存在违规风险。
如今滴滴最好的出路,或许是与其它地图厂商合作。
但弊端也很明显:
核心技术、核心数据不在自己手中,恐怕“受制于人”;
由于涉及的数据量大且较为敏感,能否顺利合作仍有待观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