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可能是笔电市场发生剧变的元年,也可能是迄今为止最令人感到难以抉择的一年。英特尔挤爆了牙膏,首次采用大小核设计的 12 代酷睿处理器全面提升了轻薄本和全能本的 CPU 性能下限,但 GPU 性能及综合能效远未达到预期;与之相对的 6000 系锐龙处理器在 CPU 上没有带来什么突破性的创新,然而全新的 RDNA2 架构以核显之躯比肩独显的壮举的确吸引了不少用户的关注,不过搭载此类芯片的产品要等到下半年才会大量上市,目前可供用户选择的型 并不算多。
综上所诉,今年的 618 对于追求极致性能的游戏玩家和对某一功能特性有高标准和硬需求的专业用户并不算友好,但配置均衡且无明显短板的性价比机型所占的比重的确要比往年高出不少——说到底,自己和钱包总得委屈一个,但只要需求明确,并愿意为了满足需求而在其他方面进行有限的妥协,总体上还是比较游刃有余的。
关于 12 代酷睿与 6000 系锐龙移动处理器
12 代酷睿移动处理器和 6000 系锐龙移动处理器分别是英特尔和 AMD 在移动端的最新产品。受红蓝两家的差异化竞争战略影响,两种芯片虽然都支持如 DDR5 内存和 PCIE 5.0 等共通的新特性,但在设计上的侧重点依然有较大区别。
12 代酷睿首次采用了混合架构设计,也就是常说的「大小核」。其 CPU 部分分为 P 核(性能内核)和 E 核(能效内核)两部分,旨在通过 P 核与 E 核之间的分工来提升高负载下的峰值性能和降低中低负载下的整体功耗。
和 11 代酷睿移动处理器有所不同,12 代酷睿的产品线按照基准功耗划分为 U9、U15、P28、H45 和 H55(HX) 五类,新的 P28 系列代替了上代的 H35 准标压处理器,区别在于 H35 一般是 U 系列低压处理器超频而来,而 P28 则为 H45 降频得到,P28 的定位更高,泛用性更强。
左:11 代 Intel 处理器定位,右边:12 代 Intel 处理器定位,图片来自微博用户 @金猪升级包,
在实际表现上,12 代酷睿相对于前代产品的性能提升非常显著,但能效并未达到预期。由于 12 代酷睿的 E 核来自于之前的 Atom 超低功耗处理器,因此在低功耗的优势之外也继承了 Atom 本身缺少指令集和单核性能低下的问题,这也间接导致英特尔对移动端酷睿处理器的调度策略向桌面端看齐,必须保持 P 核常驻以维持正常运行,未能完全发挥混合架构的异构优势。12 代酷睿复杂的产品线上存在大量型 近似但 P 核与 E 核配置完全不同的产品,以下列出一些常见型 供参考。
处理器核心数 |
处理器线程数 |
性能内核数量 |
能效内核数量 |
|
i9-12900H/HK |
14 |
20 |
6 |
8 |
i7-12700H/12800H |
14 |
20 |
6 |
8 |
i7-12650H |
10 |
16 |
6 |
4 |
i5-12600H/12500H |
12 |
16 |
4 |
8 |
i5-12450H |
8 |
12 |
4 |
4 |
i7-1280P |
14 |
20 |
6 |
8 |
i7-1270P |
12 |
16 |
4 |
8 |
i5-1260P/1250P/1240P |
12 |
16 |
4 |
8 |
锐龙 6000 系列移动处理器是 AMD 对上代锐龙5000 系列移动处理器的一次非常规升级。由于传说中的 AM5 平台和 Zen4 架构尚在打磨之中,AMD 只得将连着打了两代酷睿的 Zen3 架构拿出来继续优化能效,以期过渡性质的 Zen3+ 能够充当对抗英特尔的急先锋。不过,AMD 也不是完完全全的挤牙膏,锐龙 6000 全系集成了最新的 RDNA2 架构 Radeon RX 600M 系列核显,其中规格最高的 RX 680M 甚至能够压过 MX550 等入门独显,可谓恐怖如斯。
6000 系锐龙在 CPU 方面的升级幅度不大,但 Zen3+ 本身提供的性能够用,配合先进的 6nm 制程和全新电源管理机制加持下的优秀能效,面对 12 代酷睿依旧有一战之力。6000 系锐龙分为标压 H(HS/HX) 系列和低压 U 系列两条产品线,主要区别在于核心数和基准功耗,以及所集成的核心显卡的规格。需要注意的是 U 系列中仅有 R7-6800U 和 R5-6600U 是采用 Zen3+ 和 RDNA2 新架构的产品,其余几款则为上代 Zen3 处理器的马甲。
Radeon RX 600M 系列核显目前仅有RX 660M 和 RX 680M 两个型 ,二者性能存在约 30% 的差距。R7 及 R9 均采用规格更高的 RX 680M,因此也更推荐选择搭载 R7 以上处理器的机型来获得更好的图形性能。不过在部分专业生产力软件上,6000 系锐龙的表现仍不及 12 代酷睿,因此在选购相关产品前应当按需求进行进一步核查和筛选。
宏碁 非凡S3 2022
非凡S3 是去年英特尔 Evo 认证设备中的明星产品,也是 4000-5000 元价位段最有竞争力的轻薄本之一。随着第 12 代酷睿处理器的姗姗来迟,2022 年的新款非凡S3 在换装 i5-1240P / i7-1260P 处理器的同时还搭载了双热管双风扇的高规格散热设计,性能释放和散热表现都在同级竞品中名列前茅;除此之外,非凡S3 的屏幕也从去年的 FHD60Hz 提升到了 2K60Hz 的主流水准,宏碁算是把用户感知给玩明白了。
美中不足的是,非凡S3 2021 就存在的屏幕通透性问题并没有在新款的设计中得到改善,通透性较差的雾面外屏让这块具备高色域和高分辨率屏幕所呈现的效果不及预期。不过,考虑到仅 4299 元起步的定价和英特尔 Evo 认证加持,非凡S3 无疑是低价位轻薄本中综合竞争力最强的产品之一。在非凡S3 之外,宏碁还在 6 月 8 日上架了非凡S3 高能版,模具不变,换用 2.8K OLED 屏幕和 i5-12500H/i7-12700H 标压 H45 处理器,售价 4799 起,对屏幕要求较高的用户或许可以考虑。
华硕 灵耀X 14 2022
游戏本做不好,全能本不好做,寻求转型的智能手机厂商入局笔电行业往往从性价比开始,因此主流价位段的轻薄本绝对是 2022 年笔电市场上内卷最严重的品类,传统笔电厂商也不得不开始思考如何摆脱同质化,这其中就包括 OLED。
OLED 屏幕最大的问题在于「烧屏」,目前搭载 OLED 屏幕的智能手机通常都会为延缓这一现象的产生而做出针对性的优化,但 Windows 显然并未给出相应的对策,因此只能依靠厂商自行解决问题。灵耀X14 内置了名为 OLED Care 的维护软件,通过对像素进行补偿的方式使发光材质损耗速度趋于一致,虽然这只能算是一时之计,但鉴于 OLED 屏幕的使用寿命和笔电产品的生命周期,暂且可以认为灵耀X 14 的屏幕可以在普通用户的一个换机周期内保持应有的表现。
LG gram 17 2022
游戏本和全能本流行起了「小钢炮」,那么轻薄本中自然也有「大只佬」。LG 可能是现在唯一依然在做 17 英寸大屏轻薄本的主流笔电厂商,也可能是唯一能够将 17 英寸笔电压缩到 1.4kg 以内的主流笔电厂商,2022 年更新的 gram 17 换装了高性能的 12 代酷睿处理器,在保持前代产品优势的基础上补足了性能短板。
屏幕是 LG 发力的重点,gram 17 搭载了一块 2560×1600 分辨率的 17 英寸 IPS 防眩光屏幕,色域覆盖达 99% DCI-P3,16:10 比例使其在纵向上可以显示更多内容,在文字办公等场景下的观感会比传统的 16:9 比例更加舒适,不过这块屏幕的最高亮度只有 350nits,虽然也算是差强人意,但是在 2022 年的高端轻薄本上的确有些不好看。与大屏幕相对的是大电池,gram 17 的电池容量高达 80Wh,标配 65W PD快充,在解决续航焦虑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旅行重量。除此之外,gram 17 具备完整的全尺寸键盘布局和面积巨大的触控板,易用性相比小尺寸的轻薄本高出不少。总体上,gram 17 更加利好于需要处理大量文本内容且有长途差旅需求的重度办公用户,无需接入外设就能达到与 PC 接近的办公能效,并且不必为此付出诸如重量增加和续航缩水之类不可接受的代价。
不过,「轻薄」并不完全等于「便携」,通勤途中有这么一个 17 英寸的大家伙作伴实在谈不上有多轻松。14-16 英寸依然是各类笔电的主流尺寸,gram 17 的目标用户范围比较狭窄,是一款「对用户挑剔」的产品,但这也从侧面说明其定位清晰,用途明确,也就更容易为有此类需求的用户发挥最大化的价值。
戴尔 XPS 13 Plus
高端办公本是笔电产品中极为特殊的品类。这类专供商务用途的轻薄本通常不以核心配置和性能释放作为卖点,而是更加注重外观设计、用料做工和售后服务主观成分占比相对较高的方面。联想 ThinkPad 和戴尔 XPS 一直是高端办公本的代表,只不过前者更倾向于稳扎稳打的挤牙膏式更新,而后者却总喜欢在设计和功能上玩出点新花样。
XPS 13 Plus 是 XPS 系列迄今为止设计表达最激进的旗舰型 ,戴尔认为其 B 面的「无缝化」设计代表了笔电形态未来的发展方向。自上而下,电容式触控功能键可以提供精确的触感反馈,并且随 Fn 功能键切换模式并改变图标显示,虽然看起来有些低配版 TouchBar 的意思,但这一设计实质上是对传统上排功能键的重塑,以节省空间和提升易用性;无 格键盘在有限的空间上提供了尽可能大的按键面积,进一步提升了使用舒适度和输入能效;最激进的部分则是最下方的一体化触控板,也是整机最具争议的设计之一,但是根据用户反馈,这块触控板的容错率似乎还不错,而且手感要比边界分明的传统触控板更好一些。遗憾的是,XPS 13 Plus 追求极致轻薄的机身几乎也放不下什么常用的接口,左右各一的雷电4 是戴尔最后的温柔。
作为戴尔高端办公本的年度旗舰,XPS 13 Plus 几乎全部采用顶级的硬件打造,并且附赠一年期的 Premium Support 服务,7×24 随时响应的顶级售后能力可以协助用户解决各类使用问题,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商务人士而言,这项增值服务的价值可能远高于产品本身。不过 XPS 13 Plus 的先锋派设计可能并不适合更加喜欢传统形态笔电的用户,对于这部分群体,与 XPS 13 Plus 几乎同价位的 ThinkPad X1 Carbon/Nano 也能提供相近但更加亲切的体验。
惠普 战X 锐龙版 2022
战X 是惠普专为商务办公用途设计的轻薄本,单从市场定位来看,这一系列产品显然并不以性能作为核心卖点。不过,随着硬件规格和能耗比的不断提升,轻薄本和全能本、全能本和游戏本之间的界限早已不甚分明,今年的战X 锐龙版就是这样一个打破传统认知的存在。战X 锐龙版的细分版本众多,其屏幕尺寸覆盖了 13.3英寸、14英寸和 16英寸的主流范围,而可选配置从 R5-6600U/R7-6800U 到 R7-6850HS/R9-6950HS 一应俱全,甚至还可以选配 LTE 模块,在主流需求上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在 6000 系锐龙处理器的加持下,战X 锐龙版的图形性能一骑绝尘,搭载标压处理器的版本能够力压隔壁英伟达的 MX450,甚至可以和 MX550 或移动端的 GTX1050 掰掰手腕;就算是搭载低压处理器的版本也能和集成 96EU Xe 核显的 12 代酷睿轻薄本一较高下。图形性能的突飞猛进让战X 锐龙版能够胜任入门独显全能本的工作,并且依然保持出色的便携性和续航能力,全系搭载的低功耗屏幕也带来了额外的续航加成。除此之外,战X 锐龙版享受惠普提供的 2 年电池保修和 1 年上门维修服务,非常适合在工作、学习之余有轻度生产力和游戏需求的用户。
荣耀 MagicBook 14 2022
荣耀是国内最早布局笔电市场的智能手机厂商之一,从 2018 年 4 月 19 日发布的首款 MagicBook 到如今脱离华为单飞,荣耀在几年的摸索中也逐渐找到了适合的方向。2022 年的新款 MagicBook 14 走的依然是性价比路线,其大体上沿用了上代的模具,但在关乎用户体验的硬件配置上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
MagicBook 14 换装了 12 代酷睿标压 H45 处理器,在 Xe 核显之外还可选配 MX550 或 RTX2050 入门级独显。荣耀为售价较高的独显版配备了 100W 氮化稼电源适配器,只是搭载 RTX2050 的独显版满载时的整机功耗并不止 100W,因此在高负载下使用氮化镓电源适配器供电时可能会出现「电表倒转」的反常情况,但处理器和显卡两个吃电大户的 70W 需求还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作为跨界类型的入门全能本,MagicBook 14 采用了一块比例为 3:2 的 14 英寸 2K 屏幕,覆盖 100%sRGB 色域,非常适合商务办公;同尺寸中罕见的 75Wh 的大电池也是 MagicBook 14 的加分项,官方宣称续航可达 20 小时。不过,荣耀在 MagicBook 14 的接口上似乎小气了一点,12 代酷睿笔记本标配的雷电4 接口被换成了全功能 USB Type-C,而 USB3.2 Gen1 Type-A 接口也只有一个,属于插上鼠标就不能直接插 U盘的类型,这在 14 英寸的全能本上实在有些说不通。
MagicBook 14 的定价相当低,618 期间 i5-12500H 搭配 RTX2050 的独显版只需 5999 元,价格优势非常明显。同时,其核显版仅 4999 元起售,可以考虑做作为非凡S3 的上位替代。
雷蛇 灵刃14 2022
把传统高性能游戏本的硬件全数装进 14 英寸的机身,最终的结果有且只有灵刃14。
雷蛇对灵刃14 的定位十分简单粗暴:小尺寸的高性能游戏本。2022 款灵刃14 搭载了 R9-6900HX 处理器,最高可选 RTX3080Ti 独立显卡,可以在堪称豪华的堆料式散热和激进的调度策略下展现出同尺寸下惊为天人的 100W 性能释放,同时还能保证比较舒适的表面温度和噪音控制;新款灵刃14 还增加了对独显直连的支持,性能表现比去年还要再上一个台阶。
灵刃14 延续了被称为「黑色 MacBook」的家族式设计,整机质感非常高级,在常见的各种使用场景下都不会显得突兀,机身厚度 16.8mm,重量 1.78kg,算是这个尺寸全能本的平均水平,只是标配 230W 的 AC 电源适配器实在有点出戏。在轻薄本和游戏本的夹缝之间,灵刃14 的最大优势在于轻薄和性能互不冲突——于是,只有钱包受伤的世界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达成了。
华硕 ROG 幻16 2022
被称作「败家之眼」的 ROG 一直是高性能游戏本的代表,直到幻系列横空出世,人们才逐渐意识到 ROG 不仅只会灯大灯亮灯会闪而已。幻16 是 ROG 幻系列全能本中尺寸最大的一款,这也意味着其内部空间更加宽裕,散热规模更大,自然也能容纳和镇压更加狂暴的顶级硬件,并且还能保持相对轻薄的机身,真正诠释了何谓字面意义上的「一本满足」。
ROG 贯彻了华硕的好屏战略,幻16 的屏占比高达 94%,采用的「星云屏」在保持 100%DCI-P3 色域覆盖、2.5K 分辨率和 165hz 刷新率的基础上做到了 3ms 的响应速度和 500nit 的高亮度,称得上业内顶流;好的屏幕自然是为了更好的展现硬件的强劲:在六热管双风扇加全系液金导热的加持下,幻16 的 GPU 性能释放最高可达 120W,虽然依旧比不上同等价位的游戏本,但已经改变了所谓「全能本 = 全都不能本」的刻板印象,配合 16英寸的大屏幕、奥创中心提供的显卡输出模式切换功能和 100W PD充电,似乎各类使用场景都能找到幻16 的一席之地。
不过,幻16 毕竟是配备了标压 H45 处理器和 RTX 显卡的高性能笔电,插电性能和离电性能存在较大落差,并不适合长期携带使用;另外,ROG 幻系列全系都没有全尺寸键盘,即使是 16 英寸大屏幕的幻16 也不例外,对小键盘有硬性需求或强烈执念的用户需要注意。
联想 拯救者 Y9000P 2022
2022 年的 Y9000P 是对上一代产品的正常迭代升级,由于去年的 Y9000P 已经非常均衡,因此联想只是在此基础上更新了核心硬件,并且针对散热和其他细节做出了一些小改进。激进的性能释放是拯救者的招牌,在开启强冷模式的情况下,Y9000P 的 CPU 和 GPU 均能达到接近 45W 和 140W 的满载功耗;同时,优秀的散热设计能够在将机身温度保持在舒适的区间,这一点对于不使用外设的玩家来说相当重要。除此之外,新的 Y9000P 也保持了极其丰富的外部扩展接口和布局合理的全尺寸键盘等优良传统,且支持 135W PD 充电,是主流价位及主流配置游戏本中数一数二的「水桶机」。
惠普 暗影精灵8 Plus
所谓旗舰游戏本通常是游戏本中相当极致的一类产品,这类产品追求惊世骇俗的极致性能,同时还要机身足够轻薄、设计足够吸睛,甚至今年的某些产品还要追求和 PC 一样的「灯大灯亮灯会闪,管长管粗管能弯」。其实在旗舰游戏本的高端定位之下,这些额外的特性并不会对最终的用户体验产生多少重大利好,受此影响获得提升最大的反而是产品定价。目前市面上搭载 RTX3080Ti 的旗舰游戏本价位通常在 2 万元以上,起售价 16999 元的暗影精灵8 Plus 似乎因此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它的确是一款非常优秀的产品。
搭载顶级硬件的旗舰游戏本的主要用途就是运行大型游戏等高负载任务,暗影精灵8 Plus 的性能释放和温度控制相当优秀,i7-12700H + RTX3080Ti 的顶配版本可以轻松跑到 80W + 150W,在独显直连下甚至可以达到 175W 的 GPU 满血状态。为了压低售价,这一代的暗影精灵8 Plus 继续沿用了上一代的模具,并且砍掉了光轴键盘,考虑到核心硬件成本的上升,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
暗影精灵8 Plus 本身的外观设计比较低调,但硬件配置和使用体验并不输于 2 万元价位的产品,至少 3000 元的差价足够添置一台不错的显示器和其他外设,以此获得更加完整的体验。
写在最后
最后,预祝各位少数派都能以称心的价格入手遂意的产品,高效工作,品质生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