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端14亿逾期之谜:谁的P2P?9000多个投资者的钱向谁追索?

导读:从5月27日招行与钱端发布就双方关系与资产逾期责任各执一词的公告至今,钱端9000逾名投资者14亿资产逾期仍未得到妥善解决。

更让不少投资者无措的是,钱端与招行均以受害人自居,但谁才是责任方?投资人的钱究竟投向了哪里?向谁追索?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 道(ID:jjbd21)

记 者丨侯潇怡

编 辑丨周鹏峰

从5月27日招行与钱端发布就双方关系与资产逾期责任各执一词的公告至今,钱端9000逾名投资者14亿资产逾期仍未得到妥善解决。

对投资人而言,应该称为好消息的是,6月26日,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公安分局正式立案侦查。但更让不少投资者无措的是,钱端与招行均以受害人自居,但谁才是责任方?投资人的钱究竟投向了哪里?向谁追索?这些问题目前尚没有明确的答案。

通过多位投资人、业内人士、相关公司提供的线索与回应,我们力争从线索中将事件脉络梳理清晰。

从时间线说起

如果不是硬“刚”招商银行,在如今众多平台爆雷的时代,14亿产品逾期不足以令这个此前默默无闻的平台全国瞩目。

故钱端仅提供技术支持,而真正运营方为广东 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而 金控股与招行的合作始于2013年。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3年9月,招商银行旗下的互联 金融平台小企业E家上线运行,而当时小企业E家的运营方同样为 金控股。

2015年5月8日钱端以及移动端APP改版上线,该时间节点后的2015年也是不少投资人第一次知悉并投资钱端发布产品的时间。

据投资人回忆并提供相关图片素材,2015年招行通过官 链接、客户经理营销、微信宣传、纸质和电子广告投放等多种方式,大力推广钱端APP理财平台,宣传材料中印有“招商银行旗下理财平台”字样。而该产品的标的,主要为短期票据融资,当时产品期限较短,以15-45天为主,投资收益在4%-6%,保本保息,并由永安保险承保。

此后直至2018年12月,钱端平台产品出现首次逾期。2018年12月虽然出现逾期,平台依然按照约定赔付延期兑付了的资产,直到2019年4、5月,才陆续出现大规模逾期。

一位投资人回忆道,其第一笔逾期出现在2019年4月,上 查发现去年12月平台就出现过一笔大规模的逾期。该投资人的这笔原定4月18 到期的资产逾期声明中指出,因为融资方资金周转问题延期兑付,最晚6月30日兑付,并以1.1倍利率作为赔偿。直到5月,钱端陆续对投资人发布公告表明资产逾期,并称与招商银行违约有关。

5月27日,招行公告称该行已于2017年4月终止了与钱端的所有合作,目前招商银行与钱端APP无任何关系。钱端马上予以反驳,称2017年4月后,招商银行仍持续在钱端APP上发布、销售投资产品,且一直对钱端APP各方面工作进行督导。

2017年4月成为双方争执的关键时点。

根据招行披露的2018年1月30日广东 金控股份有限公司给招行出具的《关于互联 投融资平台系统关闭及数据清除的说明》,显示双方合作运营的互联 投融资平台已于2017年4月28日关闭运行。

但该极有力的证据并未使情况更明朗,钱端与 金控股方面均表示2017年4月后双方依然存在合作关系,当时的声明也是协商的结果,且据投资者提供的音视频资料,钱端代理律师和相关责任人均表示,投资者的资金并未到钱端和 金手中,而是流向招行北京分行在中金开立的备付金账户。

此外,钱端代理律师也对投资人表示,其投资人购买的产品并没有一一对应的底层资产,而是进入招行的资产包,并存在资产错配情况,这也是出现逾期的原因。

关键的第四方

双方各执一词,投资人难辨真相。但除了事件中关键的招商银行、钱端与投资人三方,还存在一个第四方。

在投资人持有的早期钱端理财产品的宣传单上,除了招商银行旗下平台字样,还有永安保险承保的关键信息。虽然在出现逾期的产品介绍与宣传中,目前找不到有关保险公司承保的信息。

永安保险表示,2015年其与招商银行就招行小企业E家平台的基于银行承兑汇票质押借款的产品有合作,其合作对象为招商银行。

而当时合作的具体产品为“银行承兑汇票质押借款保证保险”,具体模式为持票人将所持有的票据质押给投资人,向投资人进行融资,银行受投资人委托负责票据的验真、保管以及兑付,永安保险负责提供保证保险。

但其与招行合作的保险产品仅限于有银行承兑汇票质押的借款项目,且当时永安保险按照招行提供的项目清单进行承保,每一项目对应的投资人均为受保障的被保险人。

这也意味着在2015年招商银行与钱端合作的以票据融资为底层资产的理财产品确实有永安保险承保并提供保障,根据具体条款该产品可实现保本保息。

但对三方是如何达成合作的,永安保险回应表示,“当时招商银行开展该项目,招商银行为确保投资人权益,需要保险公司向投资者提供保证保险,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找到我公司。永安保险考虑该项目均有银行承兑汇票质押,且质押票据票面金额大于等于融资人借款的本息之和,同时票据验真、保管、承兑责任又由招商银行负责,风险相对较低,基于以上双方找到合作的切入点,达成合作意向。”

永安保险对此表示,因招商银行业务策略改变,其与招商银行就该项目的合作于2017年4月底全面终止,所合作的业务于 2017年9月底全部到期。而期间融资人本息之和的保额规模达227亿元。而在双方合作结束后至今,包括永安在内的市面同类产品,并不存在。

来自钱端实际控制人陈强和代理律师的说法是否定的,其均表示从投资人处募集的资金具体投向由招行主导,并存在资产错配。

而合作中止的原因,与永安保险的表述一致,均为招行业务策略改变。

谁的P2P?

14亿资产究竟为何逾期、投向了哪依旧悬而未决。解答这一问题首先需要理清一个问题,钱端作为一个只具备信息发布和技术支持的平台,谁才是业务背后真正的操纵者?

投资人的茅头和舆论几经转向,近期似乎更多指向招行。

目前能够找到的第三方导流平台的小企业E家的产品介绍中称,其为招商银行为小企业倾力打造的开放式金融服务平台,成立于2013年。而在当时媒体的 道中对小企业E家的特点和规模都有明确表述。

一为作为信息中介平台,金融服务不占用资本,不占用信贷规模,平台只承担打通资产与资金的职能,进行交易见证,不对风险兜底;二为收益较高,该业务开展后,RAROC(风险调整资本)收益水平、中间业务收益水平均有显著提升。此外,媒体 道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其注册会员数量已突破50万,页面浏览人数超过2亿次;平台存款沉淀超过1000亿元。

从中不难发现小企业E家的模式已具备早期P2P的特征。

因此投资人中的另一派将怀疑的目光聚焦在钱端和 金控股身上,并将矛头指向了两者的实际控制人陈强。

从企查查获得的工商信息显示,钱端公司的股东包括广州鼎盛汇盈资产管理企业(有限合伙),持股83.6%;北京和谐成长投资中心(即IDG资本,同为 金控股股东之一)持股12%,自然人陈钰锴持股4.4%。穿透看,鼎盛汇盈股东为冯敏、冯巍和陈俊杰,持股比例未公开。

虽然目前的股东与关联关系并未与陈强挂钩,但查阅工商变更资料发现2017年5月9日之前,陈强一直为钱端的大股东,后将他本人直接持股及通过广东 发行企业管理公司、广州泓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间接持有的全部钱端股权“转手”给了鼎盛汇盈。

但中国裁判文书 一份合伙协议纠纷执行裁定书陈强证词中,称“广州鼎盛汇盈资产管理企业的冯巍,仅仅是企业的普通职员而已(办事人员),并不行使法定代表人的职权”。

据钱端代理律师与众多投资人的证实,冯巍等人仅是代持了鼎盛汇盈,陈强仍为钱端实际控制人,而钱端发布产品的运营方 金控股大股东与实际控制人也为陈强。

令投资人怀疑的是,陈强及 金控股负有大额债务,在5起法院裁决书中,陈强合计被判应支付的本金及利息共8.33亿元。不少投资人怀疑钱端2018年以后通过平台以虚假项目进行了自融,而这些资金进入钱端公司账户后,实际控制人陈强或许挪用了资金。

但这一猜测陈强本人和钱端代理律师均予以否认。钱端代理律师对投资人表示,投资人的钱绝没有流入钱端、 金或陈强的腰包,并将相关证据悉数提交给警方,且陈强已在2018年向广东金融局申请平台的良性清退。

有投资人认为,如果其存在故意欺诈与自融,则钱端与陈强一系列操作存在不合逻辑之处。

真相仍待警方和相关监管部门给出结论。

据21世纪经济 道结合多方意见和信息分析,在钱端上线的早年,招行与其合作关系事实上较为密切。但随着金融监管趋严与资管新规落地的预期,银行与平台都需要逐步进行良性的清退,合规经营。

从目前14个亿的资产与永安提供的曾经227亿保额的差距可见,其规模已极大缩小。结合钱端代理律师给出的于2018年下半年申请了良性清退来看,目前出现逾期或是清退过程中此前风险的体现。

“投资人不应该用自己的血汗钱来为前一轮的金融冒进买单,但如果沿用过去的模式放任不管,带来的将是更可怕的系统性风险。资管新规必须坚决执行,打破刚兑必须坚决执行,面对已经爆发的风险个例,机构和投资人都应该从中学习经验与教训,研究如何安全地转型。”他直言。

-End-

牛熊档案

ID:bullbear21

长按并识别关注

牛熊档案:不管牛市、熊市,你都能在这里找到有价值的财富档案!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6月2日
下一篇 2019年6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