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企业软件!你好,商业应用软件

高管领导、IT专业人员、软件开发人员和业务经理们可要听好了。企业软件称霸的时代接近尾声。商业应用软件为提供高效率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方法,这种快速、灵活、易于构建的应用软件可简化工作,并将贵企业的信息和系统整合起来。

不管好与坏

在过去几十年,企业软件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地盘,2012年达到了2780亿美元。

这个数字包括共计1190亿美元的企业应用软件(ERP、CRM和BI等),以及共计159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和定制应用软件开发)。虽然这两个市场分开来计算,却几乎休戚与共:各自促进对方的增长,彼此依赖。

套装企业应用软件天生缺乏灵活性,它们束缚了重要数据,让业务流程处于被约束的状态。同时,虽然定制应用软件开发和中间件弥补了企业内部的流程缺口,但成本高、效率低,维护起来异常麻烦,技术和软件环境变化时更是如此。

企业软件似乎停滞不前,没有一条清晰的道路通向这种良性循环:凭借效率实现创新,凭借灵活性实现能力,凭借简化实现集成。

但是仍存有一线希望。实际上,上述这几个方面可以共存。企业软件的未来将由快速、灵活的商业应用软件组成,它们为新的工作环境提供不妥协的解决方案。

为了抵达成功彼岸,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我们从哪里来、要去哪里。

回顾历史

ERP(企业资源计划)一词诞生于1990年,由Gartner首创。它根源于制造业,旨在在供应链物流领域提高效率、节省成本。软件自动化程度很低或没有的企业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作为提高生产力和企业敏捷性的一种过时手段,企业软件的命运在20世纪90年代迅速流行起来的时期就显露无遗。稍后再说。

先说说企业软件是如何崛起的:90年代,计算能力急剧增长,硬件价格大幅下降。这场完美风暴让企业软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原因是,虽然这种应用软件试图解决严重的企业问题,但同样需要庞大的计算容量来处理大量数据和数十亿行代码。幸好内存容量和CPU能力成本合理,这意味着这些涉及大量代码的应用软件有望顺利运行,相对可以避免之前阻碍广泛采用的内存超载和崩溃。

企业软件最先进入到大企业的工作场所,大企业在内部IT员工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最大。随着硬件和软件开始获得规模效益,运行这些软件对于IT资源有限的小公司和组织来说更负担得了。企业软件时代初露曙光。

迫在眉睫的千年虫为许多公司在2000年底之前将遗留系统推倒重来增添了紧迫性。ERP系统和开发商(或围绕它们构建服务的公司)是主要的受益者。

各大企业软件玩家看到客户群和收入同同增长。

从1990年到2000年,IBM的股价几乎增长了4倍,惠普增长近9倍,Oracle增长48倍,微软增长超过97倍。作为ERP的早期开拓者,SAP成了日益强大的巨人,它在那个十年的收入从5亿德国马克猛增到51亿欧元,货币调整后增幅达到近20倍。由于企业软件的散乱现象愈演愈烈,集成需求随之而来,并迅速成为新的热门词语。

由于储备现金源源不断,ERP软件开发商旨在掌控“企业堆栈”,而随着开发商们积极通过并购实现横向集成,ERP的定义随之扩大。在其他核心后台职能方面拥有相应技术的开发商都在收购名单上,比如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HRM)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不仅如此,前台职能很快成为了目标,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商关系管理(SRM)和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被开发或被收购,添加到ERP堆栈中。

企业应用软件已成为主流,似乎一夜之间。

裂缝惊现

虽然早期ERP在设计时抱着这个崇高的目标:“促进企业边界内所有业务职能之间的信息流动,管理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但结果并不总是如愿以偿。

ERP已变成收购而来的企业技术组成的大杂烩,集成需要广泛的基础设施服务和定制。 ERP和企业软件系统没有架起桥梁,而是建起了有围墙的花园,它们分开来可满足预期的目的,但合起来就如同孤岛。

一个新的解决方案领域和行业最终诞生于这种不和谐的局面。企业应用软件集成(EAI)随之出现,以克服不连贯的数据和应用软件孤岛这个挑战。单单2012年就在EAI上花了200亿美元。

然而,连EAI都有自己的众多问题。实际上,除了其他难题外,70%以上的EAI项目失败的根源主要是这一点:环境在不断变化,需要日常的集成工作才能与时俱进。这个问题不会很快消失。Gartner预测,到2018年,实施90%的新大型系统的成本中50%以上将花在集成上。

这一切是由于宝贵数据被困在孤岛中。

IT部门面临两难境地。它们该对横向集成的ERP上的企业软件架构实现集中化和标准化,还是该选择同类中最佳的业务系列(LOB)系统和定制软件?各有利弊。

大型ERP软件包成本高,实施和流程重组很费时,培训员工和IT需要大量成本,克服组织面对变革的阻力似乎特别大。另外,这些系统缺乏灵活性,很难真正定制。

另一方面,维护管理多个分布式业务系列系统的成本高,分散、孤立的数据和系统更难彼此集成起来。每当需要升级软件或环境,这种环境还会带来艰巨的迁移难题。

企业似乎被迫对于本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做出非此即彼的决定。没有一种方案很理想。

大屠杀开始

历史书告诉我们,大多数企业选择了大中心(centerheavy)模式,主要是由于当时的IT认为ERP比替代方案更有效。但事实证明这种拓扑结构的固有弊端带来了问题,在一些情况下问题还很严重:

  • 1999年,好时食品投入1.12亿美元构建的SAP ERP、Siebel CRM和Manugistics供应链应用软件出现了问题,害得它无法为万圣节供应价值1亿美元的Kisses巧克力,股价因此下跌8%。

  • 2000年,耐克耗资4亿美元升级了供应链和ERP系统,导致销售额损失1亿美元,股价下跌20%,还引发了几起集体诉讼。

  • 2004年,惠普受到了订单积压和收入损失1.6亿美元(超过该项目估计成本的5倍)的影响。

  • 2005年,废物管理公司(Waste Management)起诉了SAP,原因是所谓的“虚假”ERP收入管理软件并没有兑现承诺。

  • 2008年,Select Comfort实施了SAP的ERP、CRM、供应链及其他应用软件等多个模块,导致股东最终施压,这个耗资2000万美元的项目因此搁置。

  • 这些失败案例归咎于完全低估了交付面向整个企业的变革管理软件面临的挑战和复杂性。遗憾的是,这些例子中的挑战不是很独特。企业软件的采用常常痛苦又缓慢,集成很昂贵,最终结果是僵硬的系统扼杀了敏捷性和创新。

    好时的CEO巧妙地总结了这些挑战:“企业软件很难,需要很长时间。很难让人们改变工作方式,以便系统可以正常运行。但它们最终适应。一开始贵公司会遇到问题,原因是企业软件不仅仅是软件。它需要你改变业务运作方式。”

    不过还是有一线希望。尽管存在种种困难和不足,但企业软件在早期业务流程实现数字化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有助于将需要捕获和移动的重要数据汇拢起来,作为打造高效流程的基础,获得更好的可见性和决策。

    但为了解放整个企业的流程创新,需要从集中式IT职能部门夺过权力。

    IT行业的巨变

    2007年6月29日,苹果推出了第一代iPhone。由于板载CPU时钟频率达400MHz,该设备的功能比早五年制造的大多数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还强大。这种设备的紧凑功能,辅以时尚的用户设计和直观的界面,有助于采用率迅速提高。

    iPhone推出才过了四年,销量已超过1.5亿台。

    同时Web呈井喷之势,功能强大的基于SaaS的应用软件准入门槛低,界面易于使用。突然,大批员工用Google Apps和Drobpox共享文件,将内容存储在Evernote中。Salesforce和Eloqua等功能更强大的应用软件已在销售和营销业务部门中站稳了脚跟。

    技术消费者(而不是IT)将技术引入到工作场所,最终用户对技术的期望(可访问性、功能和易用性)建立了新的基准,这超出了大多数IT部门的能力范围。

    消费化力量袭击了IT,随之出现了新的需求:任何人随时随地享用技术和访问数据。

    业务部门和业务负责人发 施令,IT失去控制权。实际上,具体就业务流程解决方案而言,凯捷在2012的全球调查发现,这些项目的资金中不到20%来自IT预算。企业执行委员会(CEB)的一项研究大胆预测,到2018年,IT职能部门“与现状几乎没什么相似之处”,“许多活动将移交给业务部门,与其他核心职能合并或外包出去。”

    虽然企业软件已在大多数环境根深蒂固,但是那些企业中存在的传统IT将不再一样。

    IT的新角色将是扮演业务部门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以合作的方式创造新的价值,数据和堆积数据的系统将是开放的、可访问的,应用软件将把人放在核心位置。

    商业应用软件的崛起

    在我们剖析商业应用软件之前,有必要了解什么促使企业需要下一代软件:

  • 企业的移动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越多的手动流程改为自动化越好。而解决方案不该花很长的时间来构建。为期多月乃至多年的软件项目将行不通。

  • 解决方案必须灵活。市场在变,客户很挑剔,竞争对手很灵活,技术不断发展。软件必须跟上这个变化的步伐,不该导致对现有解决方案推倒重来。

  • 必须克服障碍,需要时必须让用户可以访问信息、获取专长,以便做出最佳决策。

  • 商业应用软件填补了企业软件的短板。它们带来了一片新的天地:技术解决方案由需要它们的人构想和构建,然后在企业需求发生变化时重新构想和构建。它们天生是为新的世界和工作文化而设计的。

    剖析商业应用软件

    商业应用软件天生就很灵活,模块化设计,采用基于模型的配置和以业务为中心的组件,并非遵循原有的整体式模式(基于参数的配置和面向集成的API)而设计。弗雷斯特研究公司将商业应用软件称为“当今企业的技术核心”和“数字化企业设计”的关键。

    现代商业应用软件克服了完全套装的企业应用软件及其常常多余或复杂的功能特性、不友好的用户界面及设计以及缺乏灵活性有关的缺点和挑战。当然,定制软件开发能避免其中一些问题,但成本相当大。开发过程效率低、速度慢,而且让企业架构师和项目发起人无法参与构建阶段。

    企业应用软件平台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投入,又没有定制软件开发的麻烦。它们便于快速协作地构建可灵活定制的流程驱动型解决方案。这种应用软件可应用于几乎各种类型的业务流程,而且满足独特环境的不同要求。

    大多数企业越来越需要与现有的LOB应用软件无缝集成,以及访问底层数据源(无论在本地还是在云端)。Gartner表示,2016年大中型企业在应用软件集成方面的开支比2013年多出了33%。实现集成的同时仍保持底层信息源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则是商业应用软件的一个特点。

    不像之前的企业应用软件,商业应用软件在设计时考虑到最终用户。它们在每个人都需要与应用软件交互的场合下提供信息和功能,而且全在一个屏幕上。无论用户是远程用户还是现场用户,是从移动设备还是平板电脑访问企业数据,都可以实时提供信息,并采取相应行动。

    但是数据做到可挖掘、易访问和连贯性仍不够。为了真正影响企业变革、推动流程改进,数据还必须实用,为此要将数据派上用场。

    业务流程管理(BPM)软件历来扮演这个角色,但流程自动化和工作流程本身远不能满足当今企业的整体要求。企业必须能迅速行动,迅速调整方向。公司必须让员工便于合作,做出快速明智的决策,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便企业取得成功。弗雷斯特公司定义了一个全新的软件类别叫“智能流程应用软件”(作为传统BPM的一种扩展),以描述满足这种要求的技术。这家调研公司预测,这个市场有望达到340亿美元,预计会迎来增长,而传统的定制软件开发势必会萎缩。

    那是由于软件开发虽然为企业提供了最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但是速度慢、成本高,还面临日常支持和维护这一沉重的负担。软件环境升级或改变时,必须更改代码以适应新的定制。优秀的开发人才很难找到并留下来,力求企业需求与开发时间表相一致也存在着开销。

    商业应用软件平台允许快速构建应用软件,无需代码,因而避开了这些阻碍。借助声明式代码模型,业务分析员和传统开发者都能够构建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并迅速推出。

    此外,商业应用软件本质上在设计时就关注敏捷性和灵活性。由于它们由预定义的数据对象、表单视图和动作组成,所以后续应用软件可以比最初应用软件更快速地组装起来――借助可重复使用的模块化资产,还可以在不影响应用软件设计或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实时改变它们。

    它们还把人放在首位,不需要最终用户访问多个应用软件和界面才能完成工作。单一界面是目的驱动型,根据特定的任务和用户来定制,支持更高效的事务,消除了特定业务流程中的浪费和瓶颈。

    新的明天就在今天

    商业应用软件能够横跨整个企业,推动业务成效,提供真正的竞争优势。它们可以快速构建,易于调整,功能强大,可以跨孤立的企业系统和数据来扩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月6日
    下一篇 2018年1月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