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瞄准的下一个千亿元产业之一将是北斗产业。
7月20日,武汉市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北斗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将武汉打造成为全国北斗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形成北斗产业融合发展集群;未来要培育和引进北斗产业领域企业1000家,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武汉发展北斗产业的优势明显。目前,湖北在地球空间信息领域拥有李德仁、刘经南、龚健雅等9位院士和国家级人才计划2人、“3551光谷人才计划”24人,地球空间信息领域院士数量在全国居首;已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多个。
在产业布局上,武汉已有武汉国家现代服务业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和武汉大学科技园、光谷软件园、未来科技城、武汉经开区(汉南区)通用航空以及卫星产业园等。
《意见》提出,将开展泛在高精度定位、广域精密授时、数字孪生地图、地理时空智能等前沿领域创新,突破关键芯片、核心装备、信息安全等“卡脖子”技术。
武汉将加快培育北斗全产业链。依托梦芯科技、武汉导航院、立得空间、湖北地信、北斗产业创新中心等重点企业,持续增强基础器件研发制造、基础软件开发以及基础数据采集处理、全空间位置服务等能力,做大做强上游产业链。引进和培育终端产品制造、终端测试检验中心等相关企业,加快补齐中游产业链。以武大吉奥、中地数码、珞珈德毅、依迅北斗、开普勒卫星为牵引,发展高精度位置服务、授时技术服务、GIS等服务产业,拓展地图导航、创新应用等各种技术和产品应用,全面延伸下游产业链。
同时,加快拓展北斗应用场景。如在智能 联汽车领域,依托智能 联汽车产业试点示范区优势,推动北斗高精度服务在智能 联汽车产业链各环节应用,积极推进北斗高精度软件、硬件以及服务产品进入汽车前装和车路协同路侧设施;在公共卫生领域,利用北斗系统服务重大疫情追踪溯源、巡防管控和精准检测;鼓励医疗机构应用“北斗+5G”融合技术,开展远程诊疗、重症监护等,增强医疗服务可及性、及时性。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