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换脸,我成了情色片主角”:技术滥用的时代,人人都在裸奔

这几天,整个朋友圈都被换脸小视频轰炸了。

很多人把明星的脸换成自己的脸,化身各个版本的“陈冠希”“张柏芝”“鞠婧祎”……

在朋友圈上演各种影视经典桥段,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原来,他们是用了一款名为“ZAO”的换脸软件。

只需要自己的一张照片、一次肖像验证,就能“一键”穿梭到多个影视片段,过足戏瘾。

这款换脸App上线的第一天,就火爆 络,与此同时,巨大的争议也铺天盖地。

01

以假乱真的AI换脸

AI换脸视频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早在2017年,国外有个名为“deepfake”的 友,把情色电影女主角的脸换成了神奇女侠主演盖尔·加朵的脸。

完全看不出破绽,差点让人信以为真。

这是第一次,让所有人见识到AI换脸的强大。

此后,这项换脸技术就被命名为“deepfake”,并火速传播出去。

让AI换脸真正在国内火起来的,是今年年初的一段射雕英雄传的片段。

视频中,朱茵的脸被替换成杨幂,虽然是AI合成,但整体融合十分逼真。

而这次换脸的再次火爆,是因为ZAO头一回把门槛拉到几乎没有。

不需要懂AI,甚至不需要电脑,只要在手机APP里上传一张自拍,

再做个简单的抬头、低头、眨眼的肖像认证,就能立即体验换脸的效果。

用户不仅可以自己在App中“出演”多部经典影视,还能邀请好友一起换脸,同台飙戏。

因其功能简单,可快速上手,又能利用 交软件分享,ZAO迅速在 络上形成病毒式传播。

换脸视频的以假乱真,让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同时,很多躲在暗处的人,正利用这个技术批量生产虚假视频满足私欲。

02

被定制的色情片女主

视频换脸变得轻而易举,灰色产业的人早就盯上了它。

一些美女明星最先深受其害,她们的脸被陆陆续续出现在各种色情片里。

娜塔丽·波特曼

斯嘉丽·约翰逊

明星、名人深受其害,普通人同样不能幸免于难。

现在,针对普通人的换脸色情片制作,已经打开了它的潘多拉魔盒。

淘宝随便一搜,十几块钱,就能获得AI换脸的软件和教程,并包教包会。

更有一些 络平台,不用劳烦客户去学做,专门帮忙定制换脸色情视频。

100元打包200部换脸情色片,囊括国内一二线女明星。

刘亦菲、迪丽热巴等知名女星的脸被用作换脸色情片的招牌

定制换脸视频,低于1小时只需100元,可把色情片女主的脸换成你的同事、同学。

轻易就能移花接木的“小黄片”,使很多普通女性成为了目标:

《赫芬顿邮 》 道,“deepfake”技术刚流传时,有六名女性的照片未经同意被置入色情视频。

ZAO的使用,仅需要我们的一张照片,而假的色情片制作同样只需要照片而已。

当脸部信息被盗取,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脸会被用于何处。

如果有一天,发现自己出现在某个不可描述的画面里时,往往难以锁定嫌疑人。

因为在茫茫的虚拟世界中,换脸视频的受害者几乎没有反击的工具。

今年初,斯嘉丽·约翰逊炮轰AI换脸的假色情片,说:

“互联 是一个巨大黑暗的虫洞。我没法阻止一个陌生人把我的照片拼接到另一个人的身体上。这件事对我个人造成的影响不大,因为大家都知道那不是我。但是我希望,女性和小孩们今后在 上能够倍加小心。因为很快就会有普通人被盯上。”

明星的色情视频,很容易就知道那是假的。

而更多的普通女性,要是被盯上,恐怕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03

技术无罪,要怪就怪用户?

除了色情视频换脸,视频欺诈、人脸支付等问题同样堪忧。

国内外都早有 友利用该技术进行明星人物的换脸恶搞,甚至生成虚假视频。

今年6月初,一则Facebook总裁扎克伯格的换脸视频在 上流传播开来。

视频中的扎克伯格对公司的用户数据隐私提出质疑,事实上这个扎克伯格是假的。

还有去年四月,一段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吐槽特朗普是笨蛋的视频广泛流传。

其实奥巴马并没说过这些话,这只是一名导演自导自演的一出大戏。

注重隐私保护的名人都能成为虚假视频的受害者,更何况使用ZAO的普通人?

ZAO除了要拍照使用之外,也有一项动态肖像认证。

这个注册时的肖像认证,像极了支付宝的实名验证和银行卡开卡验证。

而且,它的用户协议上充斥着“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等字眼。

也就是意味着,ZAO可以把用户的资料和肖像任意授权给别人;

也把换脸视频可能产生的版权纠纷统统甩锅给用户。

一句话总结ZAO用户协议的核心就是:技术无罪,要怪就怪换脸的用户。

很多 友对这份“霸王”用户协议表示不满甚至批评,迫于压力的ZAO近日又改口。

修改后的用户协议表示:未经用户同意,平台不会以任何形式和目的使用用户的相关内容。

但权威媒体对此仍然表示质疑, 友们也不买单。

有人举例,当年裸贷也声称不会有泄露风险,无数裸照依旧流传在 络各个角落。

无良商家为了挣钱,怎么会告诉别人它的有风险?

而且,ZAO还是没有解决用户最根本的担忧。

自己的肖像被免费使用、修改,甚至是任意作其他用途,都不会得到任何缓解。

采集用户生物信息这个做法,仍然让人感到茫然无所适从。

04

不久后,另一个我将出现

目前,AI换脸已经在国内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从上游软件及教程,到中游定制视频、下游成品情色视频,甚至提供售后等一条龙服务。

据部分换脸的卖家透露,现在定制视频要排队,因为每天都有很多人有这个需求。

这个火爆程度,可见AI换脸黑产也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

前段时间,同样引起极大争议的“一键脱衣”,DeepNude宣布下线。

它和AI换脸的技术类似,专门针对女性,一键直接“脱掉”她们的衣服。

开发DeepNude的人辩解说,“技术已经发展到这一步了,如果我不这样做,别人也会在一年内做出来。”

当然技术的进步,我们无法阻止。

但技术本身是无辜的,它可以被用于很多正面的用途。

例如电视剧《封神演义》,因“限韩令”拖了几年才播出,如果使用AI换脸把当中韩国演员的脸换掉,就不会对收视率产生太大影响。

电影《速度与激情7》,主演保罗·沃克遭遇车祸,也多得AI换脸技术,完成了他余下的戏份。

但当下AI换脸技术的蓬勃爆发,却导致恶意被一再使用。

有专业人士预言,有了这些生物特征的数据,可以打造一个完美的犯罪者。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另外一个你会出现在镜头当中,用你的声音说话,用你的脸去交际。

英剧《黑镜》,以黑色幽默讽刺和探讨科技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技术越来越进步,也越来越张牙舞爪。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正利用手中的武器,给别人制造定时炸弹。

05

被便捷骗掉的隐私

百度CEO李彦宏说过:“中国人对隐私不敏感,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

我们每个人为了便利,都在无限度地出让自己的隐私。

为了快捷支付、智能家居,我们给出了指纹,为了方便开卡、App身份认证,我们献出了脸……

然而不经意“出卖”的这些信息,是非常需要我们重视和保护的。

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越来越注重对于生物特征信息的保护,并逐渐形成共识。

据BBC近日 道,瑞典一所中学因使用AI人脸识别记录学生出勤,就被罚了2万美元。

而在国内,一些App明目张胆地获取我们的各种生物信息,也只是在 上被炸一下。

甚至仍有不少人不以为然,为了好玩毅然无视风险,送出自己的隐私数据。

打开手机,每一个APP都在极力想要获取我们的各种权限:

位置信息、通讯记录、声音信息、脸部信息……

但我们很多人基本不会看用户协议,甚至为了便捷默默同意。

于是,我们看过什么,去过哪里,做过什么,种种私密的细节全都被记录了下来。

技术离我们生活如此近,让我们无时无刻都处于一种被“偷窥”的状态。

更重要的是,隐私数据一旦泄露,极易被不法分子盯上。

某天醒来,我们被指控诈骗钱财,和亲朋好友有过语音通话,出现在某条色情视频中……

另一个我的到来,将不再是耸人听闻。

科技带给我们的快乐,我们既渴望,又推搡。

既然无法阻止时代的进步,那只好尽力保护自己的隐私,避免受伤害。

最后,希望“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不会发生在你我身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8月3日
下一篇 2019年8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