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里面有很多不同的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模型。但是不管是哪种生命周期模型,基本上可以把软件产品的生产过程看成是这么几个阶段。
首先是需求分析。有些需求呢是客户提出来非常明确的,他要什么什么功能他自己也说的比较清楚。有些需求相对就比较模糊,用户只能说它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意思,需要你深入的去挖掘,并且把它变成非常非常详细的软件开发人员,可参考的功能描述。还有些需求呢是无中生有的,比方说最早的微信开发的时候,可能就没有太多可参考的依据,需要在软件产品后期的运营过程当中不断的改进。所以如果你对用户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如果你对产品有很好的想法,天马行空也好怎么样也好,这些都有可能在未来使你成为一个很好的在需求分析阶段的工程师。当然如果你有软件开发的经验,然后再来从事需求分析的工作,可能会更容易和开发人员沟通协调。
需求分析以后,第2个阶段就是完成软件的研发,这里面就需要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的大量的工作。软件开发呢,又分前端、后台、算法工程师、架构师等等不同的岗位。软件测试呢,又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压力测试等等不同的测试工程师的岗位。在这个阶段,大公司和小公司对软件开发测试人员的要求是非常不一样的,小公司呢,你可能需要非常全面的技术能力,而大公司呢,可能你只需要完成某一项非常特定的工作就好了,你也就变成了生产线上的一个螺丝钉。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去大公司能够学习到大公司非常规范的软件开发的经验,去小公司呢则对个人能力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软件的运营。软件运营呢,可能会涉及到客户服务、产品研究、数据分析等等一系列的不同的工作岗位。产品的运营涉及到的内容在不同的公司会有非常大的差异。但是主要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通过数据、用户反馈等各种途径,最后来改进产品下一步的开发。
在这样一个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当中,计算机相关的专业会在第二阶段,也就是软件开发测试阶段,发挥重要的作用。甚至于在第一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我们也建议,是计算机相关专业或者有一定软件研发经验的工程师去做这方面的工作。在软件运营阶段,基本上对大学的专业就没有太多的限制和要求。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互联 公司对大学专业的需求,大概可能50%左右是要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那剩下的50%就会是来自于各个行业各个不同专业的工程师。不管是对于哪种专业,我们都建议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找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参加这些公司的实习,去了解一个互联 企业它的运营的过程,去了解这里面他所需要的知识结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