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达4个小时的“奋战”,他从全国6万余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省级一等奖的好成绩。在近日落幕的第十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个人赛省赛中,来自武昌理工学院的大一学生邓贤伟成功取得Java大学B组的一等奖。之后他还将奔赴北京参加决赛。
第十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200多所高校的6万余名选手 名参加了个人赛的角逐。竞赛采用一人一机,全程机考的形式,题目有结果填空题、代码填空题和编程大题三种题型,全部都是客观题。比赛时间长达4小时。
“首次参赛就能获奖对我而言是很惊喜的。”作为大一学生就获得省级一等奖,对此,邓贤伟笑着说:“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我 的组别是Java大学B组,人数较C语言组要少一半,更容易获奖。”虽然获奖,但他仍然很谦虚。
据了解,邓贤伟十分热爱计算机技术知识,在进入大学之前,他就有过一段自学经历。接着,在大一时,他加入了大学生软件创新实验室,在实验室老师的介绍下了解到这个比赛并萌生了参加的想法。之后,他经常在PAT上刷题,“前前后后大概准备了7、8个月,”邓贤伟回忆道:“我们还建立了一个算法训练群,每天老师都会在里面发一些比赛相关的题,我们经常在里面讨论,有时候讨论着讨论着就几乎要吵起来。但跟学长们的交流对我来说是收获巨大的。”
实验室的指导老师黄薇表示:“邓贤伟很踏实,低调,而且自学能力强,有好奇心。不光对软件知识很有兴趣,对计算机硬件也很有兴趣,能静下心来学习。有技术问题会主动和学长沟通,思维灵活。他既是学校编程协会会员,同时也是霏凡电脑协会的会员,一个软件协会,一个硬件协会,恰好说明了他是个专业兴趣广泛的同学。”
实验室的学长、该校软件工程1604班的王云飞很是欣赏这位初出茅庐的“小学弟”,他说:“邓贤伟是很优秀的一个小学弟,也非常的爱学,好学。我们大一的时候还在学c语言但是他自己已经开始学习java了,并且还取得了很优秀的成绩,希望以后他能一直保持这种劲头,取得越来越多的荣誉,我们实验室的所有人都以他为荣。”
“参加比赛最大的收获不是成绩和奖项,而是在过程中我所学到的东西,那远不是一个证书能抵得过的。”邓贤伟现在也正在备战决赛,每天进行针对练习。“进了决赛,自然要比以前投入更多,争取拿一个好成绩回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