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 也能靠“AI”?专家:软件不能解决个性化选择

高考志愿填 也能靠“AI”?专家:软件不能解决个性化选择

人工智能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词,也让商家有机可乘。高考刚刚结束,一些公司就趁机推出所谓的“专为高考志愿填 ”打造的高科技产品,并称软件运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为考生快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人工智能能让志愿填 更准确吗?教育专家表示,高考专业的选择需要个性化的定位,只有结合考生的兴趣和志向,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越查软件越觉得“迷茫”

刚高考结束的小李同学这两天在手机上下载了十来个高考志愿填 软件,但是,当他将自己估算的考分输入软件,希望能寻求填 帮助之后,他却迷茫了。“每个App根据我的估分和其它维度的指数,推荐的学校方案却大相径庭,我反而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业内人士说,志愿软件很多,实际上鱼龙混杂。“不少打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旗 的公司,提供的信息却是过时的甚至错误的,还存在着咨询顾问良莠不齐等问题。大部分线上 考系统让你花费几十到近百元不等的费用来开通VIP,来使用性格测试、模拟填 、同位分计算等功能,而这些功能其实在 上就能免费获取。”

生涯规划帮助找到定位

“大数据填志愿有局限性,尤其是一些个性化的东西很难解决,比如,各个高校的录取规则千差万别。所以,大数据或许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应该完全依赖它。”上南中学学生处主任张正国表示,高考志愿关系到孩子未来的专业和人生发展,因此非常重要,填 的时候需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个性品质和行为品质,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志愿,而不是从软件推送几个学校名字里随便选一个了事。

张正国建议,高考结束之后,许多学校都会在志愿填 期召开家长会,给予学生和家长较为专业的指导。“通常,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业情况、兴趣爱好都比较了解,因此能够根据学生的分数和定位,给予较为精准的建议。这样的指导会更加科学和有效。”

近几年,不少沪上高中都在推广高中学生生涯规划,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倾向,提前做好规划也能够帮助考生在高考后迅速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找到合适的学校和专业。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5月8日
下一篇 2019年5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