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君:
王静旋 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王静旋 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最近元宇宙概念很火。尤其是疫情期间,因为线下不能聚集,很多体验都移到了线上。歌手Travis Scott在《堡垒之夜》中开演唱会,在线观众超过2000万;伯克利大学在《Minecraft》中举办毕业典礼;还有的公司开起了虚拟会议……。疫情推动了人们虚拟 交的需求。今年3月份, 称元宇宙第一股的游戏平台Roblox上市,一下子将元宇宙概念引爆。其实,这些我们所观察到的都是元宇宙的表面现象,背后我认为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使得元宇宙在今天走入了我们的视野,成为业内共同的期待。
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我认为是支撑元宇宙发展的底层技术正在逐步的完善和成熟。
我们从信息技术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到,计算存储、通信 络以及交互媒介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每一次迭代都会引发一轮互联 革命。譬如从PC互联 到移动互联 ,背后是4G 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云计算的发展,继而推动了移动互联 业态的爆发。今天,随着5G 络、VR/AR技术,以及智能计算的发展,也必将带来新一轮的互联 变革。
这一轮变革最大的特点,我认为有两个:一是信息维度的升级——从二维视图增加到三维空间,以及随着VR到AR的迭代,也将进一步叠加时间的维度;二是用户体验的沉浸感更强,人机交互也更加自然,生态更加开放多元。普华永道预测,到2030年元宇宙整体的产业规模将达到1.5万亿美金。这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我们看到国内外大厂都在重金布局这个方向。
在元宇宙的浪潮下,将会形成五大产业趋势。
在内容的生产侧有两大可见趋势:一是创作升级,二是计算升级。
趋势一:创作升级。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数字内容创作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升。AIGC(由人工智能来创作内容)将会是未来主要的生产力之一,零代码、低代码、自动化生成内容将是大趋势。这将大幅的降低创作门槛,以及创作成本。原来只有专家才能使用的创作工具,未来每个人都能轻松使用,创作市场将从利基走向大众。这就好像今天的手机直播,以前只有电视台或专业机构才能创作视频内容,今天每个人都能直播。其背后是技术发展的结果。
趋势二:计算升级。未来元宇宙的体验以及创作将对算力资源形成大量的需求——让内容更加逼真、增强现实技术,以及支持大规模用户同时在线等都需要海量的算力支持。元宇宙与现实世界的连接交互,通过大量的传感器、终端去实时采集和反馈数据,都会造成大量的算力消耗。此外,元宇宙中需要对大量的视觉图像进行处理,以及进行AI计算,传统的以CPU为核心的计算结构以及当前的计算能力是没有办法满足的。因此,我们需要智能计算,以及云边端协同计算来适应未来发展需求,这将是计算升级的主要趋势。
在应用侧也可以归纳为三大可见趋势。
趋势三:体验升级。传媒大师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媒介是人类感官的延伸。随着技术迭代,我们的五感将被逐一的数字化,信息的维度也在增加,使得数字内容不断的逼近现实的感官体验,更具有真实沉浸感;同时,人机交互也从通过按钮去控制机器,到AR/VR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眼动、姿态动作等直接进行交互,甚至未来我们可以通过脑机接口,直接用思维去控制机器。我们的体验会越来越好,也会越来越真实。
趋势四:决策升级。这个很好理解,随着信息维度的增加,以及我们分析信息的工具越来越智能化,二者叠加所带来的决策将会更加精准,可预测性也会越高。
趋势五:商业升级。元宇宙本质上还是互联 ,只是更加接近现实的呈现形态。我们知道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商品/服务的连接与交互是互联 商业化的基础。可以联系过去从PC互联 到移动互联 的迭代,随着交互入口发生改变,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商品/服务的连接关系也将发生改变,我们一般称之为“场景革命”。当这些关系/场景发生改变后,承载在这些连接之上的商业形态也将发生新一轮的颠覆式创新。那么,今天元宇宙趋势下,我们的 交、我们的商务,我们的信息获取方式都将会有全新的模式。
元宇宙的生态架构主要分成三大部分。底层是基础支撑,提供计算、数据存储、 络、AI模型生产等要素支持。中间是内容创作生态,包括数据平台和技术引擎,以及低代码开发环境的创设平台。上面是内容应用生态,包括交互入口、用户触达的分发渠道,以及最终的应用环节。每个企业根据自己的核心能力和优势在这个生态中进行相应的布局和卡位。譬如,商汤,我们在基础层,有智能计算和人工智能算法生产能力,在中间有技术引擎能力,我们的技术引擎与很多交互设备都相互兼容,我们在终端也有各种实际的应用,譬如文旅产业、工业领域等。
商汤在促进元宇宙产业发展中,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连接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通过打造元宇宙赋能平台来推动元宇宙产业的脱虚向实,虚实结合。
图:商汤SenseMARS软件平台
我们有SenseCore 商汤AI大装置,主要提供底层的算力支撑以及人工智能模型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向我们的技术引擎SenseMARS提供AI算法支持。我们对外输出的功能服务也围绕元宇宙四大构成元素——人、物、场和交互,既有创作虚拟化身的SenseMARS Avatar,也有支持数字人产品开发的SenseMARS agent,以及构建元宇宙中场和物的SenseMARS Reconstruction功能。这些功能和服务的背后,就是商汤所积累的空间计算、3D建模、动作交互等各种交互技术能力。此外,为了让用户在元宇宙世界中有更好的体验,我们支持非常多的物联 设备,通过我们的SenseME平台,提供包括SDK、AI传感器和芯片等全套产品,来增强真实世界的感知、提高图像和视频的质量、丰富内容的细节。
在场景应用中,譬如数字人产品(上左图),我们应用在了银行线下客服、展馆讲解等这些场景。它可以替代人工,而且可以通过不断学习,跨领域学习,变成“万事通”。我们在疫情期间推出了数字人医生,它可以去回答人们提出的防疫相关问题,也可以向人们去普及防疫知识。此外还有虚拟化身Avatar(上右图),背后通过动作捕捉,面部捕捉,由真人来驱动虚拟形象的各种行为。我们在B站上看到很多虚拟主播,背后其实是人在驱动的,它所用到的就是Avatar技术。当人们进入不同的元宇宙场景,都可以去选择使用不同的化身形象。
空间次元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方向。譬如它可以给商场带来全新的空间体验。我们在商场里可以置入AR鲸鱼(图为广州悦汇城),甚至可以设计一些AR寻宝游戏,让用户在商场里面一遍逛一边玩。在机场里可以引入AR导航功能,通过虚拟地标和指示牌引导我们去相应的登机口,或者可以结合当地旅游的文化特色去设计一些AR内容给游客体验。也可以在商场、街头这些商业场所置入AR广告,非常生动的去做营销推广。很多文化古迹都已经不存在了,我们也可以进行1:1实地复原,让游客有一个身临其境的体验,去感受历史文化的气息。
还有物的次元化应用。我们与故宫文化合作推出的故宫日历(上图),可以将故宫文物栩栩如生的跃然纸上。很多购买决策需要结合线下体验,线上视图展示不够直观。那么,我们可以通过AR技术,让线上体验也能达到真实效果。譬如AR试妆、AR试鞋、AR试衣等等。在工业上,我们和南方电 合作,它们在全国广泛分布的变电站里有非常庞杂的设施设备,管理起来非常困难。我们可以通过将这些设备资产进行数字化,然后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方式进行高效管理。
我们也推出了AR小巴。随着小巴的行驶,我们可以将虚拟现实与路边景观进行实地实时叠加,譬如复原那些已经不复存在的历史古迹,这样游客在行驶中除了欣赏风景外,还可以体验到更加丰富的内容。
结束语:
开封有着深厚历史的北宋文化。古人通过“一书一画”来向世人展现汴京市井生活,今天我们可以通过科技的方式来重现历史,去激活历史文化资源,更加真实的向世人去重现北宋都城的辉煌历史。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