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好比一台电脑。其实人与人的“硬件”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关键是“软件”,是思维。一生当中,孩子的人生会被嵌入三套“软件”。
第一套软件,是家庭教育给孩子装的,第二套软件主要是给学校教育装的。
装的什么呢?装的都是我们要孩子做的:“考个好成绩,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才能有个好生活”。
考上大学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就能有幸福的生活,是这样吗?
看看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的生存状况吧。为了生存,很多大学生“蜗居”在大城市中,为自己能“做点什么”而忙碌:毕业,找工作,跳槽,找工作、跳槽,继续找工作,继续跳槽……为了更好地生存,本科生和研究生 名争当环卫工人,为的是一个编制;北大出来的学生卖猪肉,为的是一份生计;复旦大学的硕士生、博士生抢着做上海的城管,为的是一张上海户口。
我们不去探讨这种现象是不是人才浪费,更不是涉及行业歧视,而是要思考一个问题:寒窗苦读十几年,究竟为了什么?
第三套软件来自 会大环境。落在大城市,拿着高年薪,住着大房子,开着高档车,手里钱够多,想买什么买什么……有多少人心里想到幸福生活的时候不是在想着这些?金钱与物质享受,几乎成了幸福人生的象征符 。
为了得到这样的生活,必须挣足够多的钱,为了挣足够多的钱,得努力“做点什么”,做到这些才能“得到些什么”,得到这些,才能过上“幸福生活”。就这样,一直马不停蹄地往前跑。
我们说,人生有“生存、生活、生命”三个层次,作为父母,我们教育孩子关注的是哪个层面?我们是希望孩子长大成人后,是一个仅仅围绕着“生存”这个层次而忙碌一生的人,还是要让他活得有品位、有价值、有追求?
要想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我们需要弄清楚为什么而活?人生的宗旨是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自己对生命的这些根本问题也没有很通透,更谈不上给孩子正确的答案。
身为父母,我们如果都不清晰活着的意义,孩子怎么能清晰?如果孩子的人生没有方向,跑得越快反而偏离得越远,达不到目标不说,还浪费了宝贵的生命和时间,穷其一生也无法触摸到那份成就感和愉悦感,岂不可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