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洗稿”重塑良性内容生态 须加大处罚力度

解决这些问题,单靠一两个公司、平台的努力不行,必须靠行业自律、监管部门出台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起诉侵权吧,举证难度不小,成本太高,况且洗稿毕竟和抄袭不同,是否构成侵权,业界尚有争议。就平台方而言,标准化的监管固然重要,但是很多洗稿行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的故事、重要语句类似,但没有一段话完全相同,有的剽窃核心观点,但是读起来似乎内容完全不同。凡此种种,让洗稿行为陷入“法律管不着,平台没法管”的境地,客观上也给不少违规者以可乘之机。

正因如此,引入合议机制,加大对洗稿行为的甄别力度,不失为一种主动作为和管理创新。但也要看到,即便合议机制真的能够发挥实效,要想根治这一顽疾,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要知道,微信公 只是内容生产的一个出口,把微信上的管住了,平台之间的洗稿行为如何治理?再比如洗稿行为屡禁不止,根源是利益的驱动,只要“做 ”依然被当作生意,内容生产依然唯流量论英雄,就一定会有投机者趋之若鹜。解决这些问题,单靠一两个公司、平台的努力不行,必须靠行业自律、监管部门出台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斩断洗稿行为的利益链条,重塑内容生产良性的生态环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1月15日
下一篇 2018年11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