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账 能不能向他人出租?这个问题早有答案。《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明确规定,微信用户只拥有账 的使用权,用户不能将自己注册的账 出租或转让给他人,也不能租赁或借用他人的微信账 。换言之,用户把账 出租给他人使用,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都违反了微信平台的规则,就要承担违约产生的相应代价。
当然,在现实中,平台并不会仅仅因为用户把微信 出租给他人而采取措施,多是因为被出租的微信 在使用过程中触碰了底线,比如发布不良信息、用于诈骗和洗钱,等等。但即使微信 的拥有者并不了解出租以后微信 被用来作什么,都要承担相应责任。
即时通讯 交账 本身并不花钱,但与此绑定的各类信息,却关系到一个人数字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是生活动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随意出租 交账 ,无疑增加了这些个人信息外泄的风险。
从另一个角度说,不法分子之所以愿意花钱租用 交账 ,也是因为其稀缺性。正所谓“天上不会掉馅饼”,大学生等群体出租自己的 交账 ,是以自己的信息用于违法犯罪为成本代价的。如果在出租过程中,他们明知个人 交账 用于违法犯罪,而不加以制止,就有协助和共同实施违法犯罪的嫌疑,将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
因此,形成清醒的数字资产意识,是大学生拒绝出租 交账 的诱惑,防止被卷入违法犯罪案件的根本之道。正如一个人不会随意将自己的银行卡、证券账 出借给他人一样,不出借 交账 等数字账 ,是信息时代个人信息与资产保全的基本素养。虽然账 本身是免费的,但用户凭借账 的活动,随着信息的日积月累,早就成为一笔无形的个人资产。
当然,对于 交 络应用平台来说,也要通过技术手段堵上账 被随意出租的漏洞,阻止由此产生的违法犯罪活动。此外,尽管平台一贯反对出租数字账 行为,但对用户并不起到足够的约束作用。有关法律法规对数字账 用于出租出售的现象并没有明确规制。只有让账 使用规则从平台和用户之间的民事合约,上升到有法律管束的强制性规定,才能起到警示风险、划清底线的作用。
数字时代,账 就是一个人的“通行证”,就是打开数字生活的钥匙。不管怎样,绝不能低估账 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也不能忽视账 被他人使用潜在的风险。且不可为了蝇头小利,而违背规则出售、出租数字账 ,否则,不仅会给个人造成损失与不便,还会陷入违法犯罪的深渊。(王钟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