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在朋友圈看到一张图,图上一把剪子,一皮尺,一匹布,还有316、淘宝+以及一个鲸鱼尾巴,只不过这些元素组成一张图后,哥有点儿懵——难道这是摩尔密码的意思?
猜不诱结果,最后发挥探子的神技终于找到点儿苗头——淘宝这是要和企业(据说是辛巴达)搞超级智能产品的节奏啊!
话说去年双11、双12,给人印象较深的是服装卖家的被退货率,在被退货的缘由中,最高的一项是拿到货试穿后跟预想有出入。据说当时这给淘宝内部很大的困扰,淘宝高层内部下令务必改善这一状态,所以在淘宝春季上新之际正好推出这款秘密开发了很久的产品——类似超级试衣镜。所有买家在淘宝购买服饰时在商品展示页中,只要开启摄像头,扫描全身后,即刻出现按照亚洲人体型呈现出的虚拟穿戴后样子,在电脑中以3D立体成像形式呈现,据说70%的还原度,以便给购买决策下定前充分考虑时间,减少退货率。
316如果真的推出该产品,那对淘宝服装卖家、消费者都可以说是一次 购消费习惯的升级,将对受冲击严重的淘宝服装模式一次很强的提振。
其实,早在08年的时候,笔者就在淘江湖中看到过类似虚拟试衣的小插件,只不过当时插件的能力一般,虚拟的人头,动漫的服装,只能聊以兴趣罢了。而到12年APP兴起后,在融入3D仿真人模、手机拍照美化、移动互联购物、试衣游戏等技术后,包括浪淘金的每日新款、instadress、咕咕试衣以及bhg试衣间等几十家试衣APP狂暴上线,算是打开了这一行的门。甚至有媒体 道,慧峰科技出品的“形象吧”被估值8亿元。
然而,这些试衣APP软件虽然技术有所改善,但却始终解决不了几个问题:1、试衣APP软件三维扫描及投影效果还做不到真正的兴趣试衣体验,不够立体化、视觉化;2、试衣APP的衣物匹配度不足,且衣物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目前还满足不了大批用户的需求;3、APP毕竟只是软件,目前还无法达到逛街的效果,开发度还不够;4、APP本身价值和效益还未体现,暂时停留在导流现象。
现在,淘宝做试衣智能硬件,算是这行的第三次升级了。虽然还没体验过真实产品几何,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看出——淘宝下了一盘大棋,正式启动“大工厂”计划:“整合线下30万家服装工厂,统一成为淘宝的后方加工厂,中小卖家统一订货,统一下单;各工厂由淘宝统一协调,模块化生产。”
这事听起来、讲出来都或许有点不靠谱,但这却应该是淘宝必须要做的事——整合服装电商供应链。不论是李宁、凡客等知名服装品牌,亦还是淘宝上繁星点点的服装类中小卖家——库存量是服装供应链中最核心指标之一。但目前李宁依然没有从清库存状态中脱离,凡客亦被库存拖累的迷失方向,淘宝上中小卖家更是深知库存量是店铺生存的关键指标之一。
但是目前,传统供应链的业务流程适应于大批量生产,做小订单成本核算下来是亏损的。所以大工厂不愿意接小订单,卖家若不想增加库存积压,就只能和小工厂合作。而小工厂往往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经常面临交付延期等风险。
这就是淘宝亟需要帮中小卖家解决供应链问题,也从而帮30万服装工厂解决产能问题。
尾声:说一千道一万,在真正产品还没出来之前,全部都是扯淡。所以,还是等待谜底揭开吧!
微信公 :aleishuo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