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帐系列 01

在写这一个系列之前我原本计划将手帐定义为 “ 高效完成目标的工具 ” 。

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我没有把生命的意义与目标联系在一起,

这让我产生了手帐价值疑惑。

纠结中时间也缓慢过去,滑到了6月的最后一天,偶然中听到了播客得意忘形的最新一期(没错,这个节目让我受益匪浅),嘉宾学霸猫老师说,无论我们在何年龄阶段,我们除了照顾好自己之外无事可做。

照顾好自己,好好吃,好好睡,好好运动,好好与自己相处,好好地生活与工作。

这不就是我所想要讲的手帐的内容么?

我顿时想到重新定义手帐:放弃要达成某种目标的执念,专注在这个过程,专注做事的当下,手帐正是一个这样让我们更好照顾自己的方式。

1,手帐是什么?

它不是为了达成某种目标冷冰冰的工具,而是让我记录爱自己与照顾自己的共同参与者。

2,手帐需要什么?

虽然如今电子产品特别齐全,

但手写的触感与翻页的愉快依旧无法替代。

我更喜欢纸质笔记本。

经过磨合不同类型的手帐本,

我目前使用的是于无印良品的周计划手帐本。

笔的话喜欢用无印良品和百乐。

如果你想要一些色彩装饰,可以买些彩色马克笔或brush笔。

3,手帐本有哪些常规设置?

(1),年日历记录,通常在手帐本的最前页,我用来标记家人朋友的生日。

(2),月日历记录,无印良品的手帐本在月记录旁留有空白可以详细写下不同分类,单日记录可以标记本月已经预定好的活动,生日,提醒事项以及截止日期等重要事件。

(3),周日历记录,此处以无印良品手帐本为记录,在同一翻页面左右两边为一周。每日详细到时间轴的划分。这个功能我暂时没采用,而是直接记录了当天事项。竖版的格式让书写空间更大,同时也让我更能清晰地纵观这周的情况,以一周为小单位来看待生活整体的均衡。

(4),空白页位于手帐的最后面,可以记录今年想要新尝试的生活方式,阅读书目,旅行计划。

以上如果拿家装做比喻,那么上面内容为硬装。

在此基础之上你可以在具体实践中调整不同布局的空间,

你是日常工作繁忙的上班族每日事件较多,

那可以购买详细到每日计划的手帐本,让书写空间更大。

又或者你喜欢手绘,采用子弹笔记的符 记录,那也可以直接购买空白的灯塔笔记本,这都是可以在不断实践中调整的。

不要担心自己写不完一本手帐本,

如果写的途中你找到了更合适自己的方式,

那这本手帐本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让你对自己了解得更多一点。

4,在手帐中写些什么?

它不是我们写上去进行自我监督的话,比如一定得什么时候起,读多少本书,运动多久。

它上面记录的应该是我们如何爱自己,如何照顾自己的内容。

(1) 我是不是站在我自己这边的?

这个问题看起来莫名其妙,但却值得深思。

以前的手帐课程,会给出一个标准然后让大家去对照,

或者记录分析出你所花费的时间在哪里,看看在哪方面有所欠缺。

这些方法不是没有理论依据,

但实行起来你可能会觉得“脑子觉得这是对的,但身体非常诚实。”

不想做,不想动,哪怕知道这些看上去就是没什么问题的。

而这一次,我想要换一种方式去对待手帐本与我们的关系。

比如:

为了身体健康,我是否注意了饮食均衡?

我是否早睡早起?

我身体疲惫时是否进行必要的运动与拉伸,

我是否为了解自己多与自己相处,

我是否学到了更好与他人相处,

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我是置自己于温暖宁静的环境,还是眼睁睁看着自己不健康压力大焦虑异常却无动于衷?

从小到大,我们会接收到来自各方的讯 ,有些善意的,有些恶意的。

有些消极话语在我们未经审视的情况下进入了我们的潜意识。比如:“做了有什么用啊”“你一无是处”之类。而这些潜意识却会在我们行动的时候进行阻扰。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中,将这类批判贬低自己的话语称为父母模式。(之所以叫这个名称,大概是因为大家小时候没少受父母的指责吧。)

意识到它的存在非常重要。

而当我们处于成人模式时,开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小时候没有得到安全型依恋?没关系,成人后开始学会自己爱自己,稳定地支持自己。

依旧陷入原生家庭的问题中?没关系,你已经是成人,开始识别那些道德绑架吧,从精神到物质都开始独立起来。不需要去讨问父母给你一句道歉,父母有他们的时代局限和旧有思维模式存在,你的人生说到底如何,父母并不能为此负责。与内在的父母和解,作为一个大人那样潇洒开始新的一段彼此尊重的亲子关系吧。

所以说了这么多,到底要写什么?

手帐的起点,就是“看见自己”。

可以是好好照照镜子,身体过于瘦弱了吗?

有因为长时间伏案工作而弯腰驼背么?

也可以是写一次晨间日记,计时30分钟开始写下你晨起后脑中的念头,如果你真的没什么可写,就可以直接写下,“我真的没什么可写的。”说不定你脑中立马就会冒出下一句的内容。就这样一点一点写下去,了解一下自己的思绪里是什么。

试着冥想10分钟,打开音乐软件搜索“冥想”就有很多歌单,随便点开一首然后设置定时10分钟提醒。如果你是初次体验冥想,不要去思考到底要达到什么程度才是成功,只要你盘腿坐着,大脑思绪放松,无论你是专注呼吸还是跟随情绪都可以,它们都是冥想的种类之一,看见那些情绪,然后随它去。它们就好像是另一个模式下的你,不必真的把它们紧紧拽住。

当我们看见了自己,看到情绪里浮现出来阻碍行动的潜意识,然后轻轻放掉它们,或和它们说,嗯,我想再尝试一次。又或者,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又或者,我值得无条件被自己爱着。

慢慢地清除这些阻碍的潜意识,它们也就会慢慢消散。

记得我3年前初次体验这些时,能够觉察很多负面的潜意识话语,它们牢牢将我捆绑,对我心生厌恶,让我感到痛苦。经过不断地学习,行动与冥想,这半年无论是我没有运动,还是没有学习的日子,又或是我有些不太照顾自己的时候,责备都没有发生,取而代之的是,“嗯,没关系,慢慢来。休息一下也可以。无论如何你都是值得这美好的生活的。”甚至在我不更新的日子里,我听到的声音也是,“那不想写的话也没关系。”

(2)

当我停止时,她也表示理解。而当我决定行动时,她百分百支持。

我体会到,这是所有行动的必要前提。

有了这个前提,接下来才是具体各项的内容。

这与发展心理学里的发展理念契合,发展心理学中讲人的发展包含身体发展,认知发展与 会化情感发展。

我很喜欢金字塔的比喻,所以一直沿用了这个金字塔6项的模式。

健康、知识、心灵、家庭与人际关系、工作、金钱这些就是我需要通过手帐本来记录和学习的内容。

我收集了各类的一些习惯,同时也不断想要通过书籍、身边的人、 络、视频等等渠道更新这些习惯。

半年前我还觉得,需要在每项上设立一个目标,但我现在觉得与其设立目标,不如建立习惯,这意味着从开始爱自己与照顾自己的这一刻开始,只有直到生命消亡才可能停止.

比如一年内读多少书,瘦多少斤,赚多少钱,这些都是行动后伴随而来的结果,如果拿它们当做最重要的事情,很可能你会在达成目标后感到空虚。“咦,原来也没有很爽嘛?”就这样可能会丧失坚持的动力。我生完孩子那会儿运动的目标就是瘦回90多斤,等我运动半年回到目标体重后,我突然就丧失了动力。后来我将运动作为一种照顾自己的习惯,我想无论体重多少年纪多大我都不会停止运动了。

所以我接下来具体分享如何去清理自己的思绪,

分享我目前收集到了哪些习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爱自己和照顾自己。

以及今后在实践的过程中看到更好的方式,我也会更新学习更好的方法。

嗯,学霸猫还说了一段话,我也想分享给你:

别将照顾自己这种事情与他人进行比较,毕竟,你需要照顾的人,只是自己而已。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9月5日
下一篇 2021年9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