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一件事的最好方式是,如果你紧紧地抱住你,你希望能够……不管怎样。我,我们会完成很多事情。如果我们不得不这样做,如果阻挠议事导致出现完全的停滞和混乱,那么我们就必须超越我所说的。”
这段语焉不详的话是美国总统拜登在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回答关于Filibuster 改革问题时所说。
您能搞得懂拜登的意思吗?正因为其文本含义太过模糊,才引发了各大媒体关于总统健康状况、参议院Filibuster改革,民主、共和两党缠斗下一步的策略重点等一系列联想。以至于新闻发布会已经结束,美媒仍不断抛出文章,探讨拜登总统的“微言大义”。
关于Filibuster的拜登“碎碎念”
当天发布会,在回答了疫情防控、边境危机、移民政策等问题后,当被问到Filibuster改革时,拜登先表态:“我认为,我们应该回到我20年前刚刚入职参议院时的情况。”他接着指出,在1971年之后的50年里,只有58项阻挠议事动议,但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增加了5倍。”
拜登总统在入职白宫前,在参议院已经浸淫了几十年,对Filibuster这个议会斗争的方式再熟悉不过。
简单说,Filibuster就是冗长辩论或者阻挠辩论,又称“费力把事拖”,议会中居于劣势的党派,因无力否决特定法案、人事,或为达到特定政治目的,在取得发言权后以马拉松式演说,达到瘫痪议事、阻挠投票,逼使多数派作出让步的策略。
之前参议院多数党是共和党,那么费力把事拖的主要是民主党;但现在位置互换,民主党成为多数党了,阻挠议事成为其主要障碍,改革Filibuster的呼声再次响起。
发布会上,拜登接着说道,他支持改革,例如改革那些让反对派参议员发表冗长演讲以阻止法案通过的规定,并表示自己有意愿和能力在参议院“把事情办成”。但接下来的一段“碎碎念”非常令人费解:“完成一件事的最好方式是,如果你紧紧地抱住你,你希望能够……不管怎样。”
懂英语的小伙伴可以读读原文↓
很多人在 交媒体上探讨总统这话到底什么意思?有保守派人士直截了当地指出:“美国总统有DEMENTIA(痴呆)。”
然而,《华尔街日 》《华盛顿邮 》等媒体则从拜登 “碎碎念”中解读出了不一样的信息,认为这是关于阻挠议事,总统向共和党下的最后通牒。
要理解这一点,还得先从美国参议院的这个程序到底对党争激烈的美国政治意味着什么说起。
阻挠议事的前世今生
虽然不是美国宪法规定的程序,但作为美国参议院的一项传统(也有学者认为是经验不足或思虑不周导致的辩论权滥用),阻挠议事辩论于1837年出现,至今一直是其合法的议事方式。发言人须站在那里滔滔不绝一直讲话,不能进餐,也不能如厕。演讲内容可以是任何题目,甚至念电话簿也可以,只要不停下来就行。曾有参议员拿着《圣经》、《美国宪法》、《美国独立宣言》、《世界人权宣言》、莎翁名著,甚至食谱、电话 码簿来朗读。
1841年某次长达一周的阻挠议事,最终是以当时的辉格党领袖亨利·克莱(Henry Clay)与民主党参议员威廉·金(William King)之间拔枪决斗而收场。但从19世纪中期开始,南北双方先是在废奴问题上,继而在内战后南方重建、种族隔离、黑人投票权、3K党等问题上水火不容,对相关法案的阻挠逐渐成为家常便饭,一直到一战期间,因为阻挠议事导致武装美国商船的提案未获通过,引发战时民众强烈不满,参议院在1917年加入规程辩论终结的程序设置,1949年、1959年及1975年又对这个程序进行了反复修订,现在的规定是需要整个参议院议席3/5或以上方可终结辩论。也就是说,要想终结一个议员的阻挠议事,必须得有参议院100位参议员中的60位现场同意,方可终止。
正是在这样的程序设置下,美国参议院历史上出现了很多阻挠议事的奇葩场景。
1957年8月,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联邦参议员斯特罗姆·瑟蒙德为反对《1957年民权法案》,在法案讨论当天,事先蒸桑拿让自己脱水,以免在发言过程中喝水过多需要上厕所,然后从背诵《独立宣言》和华盛顿的退休演说开始,滔滔不绝一路说到他祖母烤饼干的家传秘方,创纪录地连续发言24小时18分钟才体力不支下台。
△有备而来的斯特罗姆·瑟蒙德参议员
7年后,为了阻拦《1964年民权法案》,南方的民主党参议员们还曾进行过75小时的阻挠议事,其中,罗伯特·伯德一人就演讲了14小时零13分钟。
这个时期的阻挠议事还是个体力活,发动者需要掂量掂量自己的体力,能不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以致声嘶力竭口吐白沫说个几十个小时,甚至事先蒸桑拿脱水饿肚子禁食以免人有三急,总不能在台上解决拉屎撒尿的问题,这还真是必须费力才能把事拖。而1975年美国参议院再次修改章程,引入虚拟阻挠(virtual filibuster),即阻挠议事者不必费力气了,只需举手宣布“我现在正在阻挠某某提案”,即告发动成功,此后就算阻挠者一言不发甚至离场,参议院都只有在成功“终结讨论”之后,才能进入对该提案的表决。
如此一来,阻挠议事的成本大大降低,发起阻挠议事简直变得比过家家还容易,少数党的议员自然不会放弃这大好机会。虽说章程规定多数党领袖在和少数党领袖达成共识后,可暂时绕开阻挠,进入后备提案的讨论,但两党缠斗日久,要想达成共识又谈何容易。
这也是为什么拜登在发布会上说阻挠议事被滥用了:“在1971年之后的50年里,只有58项阻挠议事动议,但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增加了5倍。”
而阻挠议事之所以威力巨大,重点在于“拖字诀”。两党除了政治分歧外,还在比拼耐心和毅力。阻挠者料定多数派耗不起时间,不可能为了眼前区区一个提案,而置其他众多亟待商议的事项于不顾。但如果碰上多数党意志坚定,不计后果也要耗到底,往往也能击破阻挠者的拖延术。1964年在讨论民权法案时,保守派轮番上阵连续进行了长达57天的阻挠议事,但参议院最终以71∶29票同意“终结讨论”,首次成功地以集体制止阻挠议事的方式冲破了种族歧视的藩篱。
两党阻挠议事的爱恨情仇
回顾了阻挠议事的前世今生,就能理解两党在参议院博弈缠斗的爱恨情仇了。
目前参议院的议程中,与收支相关的预算、行政和司法部门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这三项可以豁免阻挠议事,只需参议院简单多数即可通过。最近拜登总统的1.9万亿纾困法案以及之前的奥巴马医改、2017年共和党减税法案能顺利通过,都是拜此豁免所赐。
而后两项豁免则是政治角力和利益妥协的结果。
2009年奥巴马入主白宫后,共和党是参议院的多数党,对总统提出的大到医保改革,小到放射性物质进口管理,不问法案内容共和党参议员一概阻挠。2009—2010年两年间,共和党就让375项已由众议院通过的法案因为无法在参议院得到表决机会而没了下文;对人事任命的阻挠更是不计其数,以至于一些政府机构与联邦地方法院长期因为缺员而无法正常办公。
△历史上其他43位总统被阻挠的人事任命案86次
奥巴马一人被阻挠82次
为了打破这个僵局,2013年民主党多数派领袖哈里·里德(Harry Reid)取消了对内阁、其他行政部门提名和下级法院法官的阻挠议事。而到了2017年,在共和党控制参议院后,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将这一豁免范围扩大到最高法院候选人。正是利用这一豁免,在同样的时间里共和党任命的法官数量是民主党人的三倍,特朗普就任命了最高法院大法官中的三名。这些大法官都是终身职位,不死不休。所以可以预计未来很多年,即使是总统更换、参众两院变天,司法权的命运就只能是保守或者更保守。
民主党似乎对此极不满意。而最让民主党总统奥巴马耿耿于怀的是,历史上其他43位总统被阻挠的人事任命案86次,而他奥巴马一人就被阻挠了82次。2020年在一个公开场合,他曾列举了自己任内被阻挠未能通过的一系列法案后说:必须改革阻挠议事,改革这项只占参议院41票的少数党却能阻挠大多数立法的状况。
这也是2020民主党选举胜利后要着手的一项议程。
民主党向共和党下了“最后通牒”
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在两党对待阻挠议事的态度上也一样。无论是谁,只要是参议院少数派,都喜欢阻挠议事,而在成为多数党时则厌恶阻挠议事。
“随着我们进入新一届国会,新一届总统和参议院多数席位(勉强)增加,我面临的问题是(少数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和他的共和党同僚将如何行事。”
参议院民主党人、缅因州参议员安格斯·金(Angus King)在《华盛顿邮 》(Washington Post )上发表的一篇专栏文章阐述了对阻挠议事改革的思路:“如果他们愿意在重要举措(比如基础设施、投票权或移民改革)上与我们达成妥协和共识,那么改革阻挠议事的重要性就会降低。另一方面,如果他们只是说不,改革阻挠议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只会增加。也就是说,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他们手中。”
是不是改革,决定权在你们手中。好好和我们合作,就还可以保留你们的阻挠议事权。这篇文章传递出来的这个意思,被看成是民主党参议员对他们的共和党同事下的最后通牒。
而在新闻发布会上的拜登“碎碎念”也被解读出两重含义:1.希望恢复talking filibuster,也就是说废除虚拟阻挠,就算阻挠也得有点成本意识,至少费点力气站在台上说,不能跟过家家似的举个手就行。这被看作是小修小改。2.如果阻挠议事带来了“全面停顿和混乱”,那么就不只是小改那么简单了。
而这被解读成了拜登总统向参议院共和党人下的最后通牒。
对于担任了几十年参议员、一直宣称尊重参议院传统的拜登来说,这样的表态被看作是非同寻常的。
“核打击”和“核冬季”:美国参议院将“一片焦土”
△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左)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查克·舒默(右)
(图:安吉尔/盖蒂图片)
这边厢,总统、参议员都有表态,民主党参议院领袖查克·舒默也没闲着,他放出狠话:既然阻挠议事已经成为拜登政府推行其政策的最大障碍,要么与我们合作,否则我们就对阻挠议事采取“核打击”(nuke the filibuster)。
那边厢,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立刻针锋相对,回应道:对阻挠议事的“核打击”将带来参议院的“核冬季”(nuclear winter ),他说:“在这里任职的人谁也无法想象,参议院一片焦土的惨状。”
这嘴仗已不仅仅是火药味十足,而是核弹级劲爆了。
米奇·麦康奈尔说:这就类似100辆车相撞的大型车祸现场,参议员们会被要求日日夜夜到国会大厦上班以满足对各项议事法定人数的要求。他向他的民主党同事们描述未来一旦共和党重新掌握参议院,“我们会擦去每一条伤害国家的自由变革,用所有保守的政策取代之,不保留一丝一毫。”
之前针对前总统奥巴马的阻击,就是在麦康奈尔的带领下完成的。虽然当时民主党也试图反击,2009—2010年间一度曾凑够了60席位可结束阻挠议事,但时运不济由于其中一名参议员病重住院无法出席投票,因此绝大多数时候他们都只能对共和党的阻挠束手无策。所以麦康奈尔的威胁也不能等闲视之,毕竟现在参议院两党席位胶着,各占50席,因卡玛拉·哈里斯任参议院议长民主党略占优势。微弱的优势下,竞争厮杀势必残酷。共和党对所谓“最后通牒”这样的政治勒索绝不会束手就范,毕竟麦康奈尔手中的牌很多,比如民主党想通过的全国范围内的劳动法、取消计划生育等法案,完全有可能被麦康奈尔阻挠议事至不了了之。
低下的政府效率 高昂的 会成本 美国民主的死结?
不过,两党斗勇比狠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这次民主党主动出击祭出的所谓“最后通牒”,也未必真有那么血腥。但参议院内频繁的阻挠议事严重降低了美国政府日常工作的效率,尤其是近年来国会愈演愈烈的党争使得政令反复变化,美国为这项民主付出了高昂的 会成本已是不争的事实。
阻挠议事并非美国议会独有,但其他国家因在议会章程中以不同方式,比如对发言的时长、主题等进行约束,使得阻挠议事的应用和效力远没有美国参议院那么泛滥。最关键的是,这些国家议员要想阻挠,还得费力,是个体力活儿,绝不是单靠举手宣布“我现在正在阻挠”那么简单。
而同在国会山办公的美国众议院,阻挠议事也无法大行其道。由于众议员人数远多于参议员,一旦阻挠议事,将大大耽误议程。所以1842年(在1837年参议院有人阻挠议事的5年后)为防患未然,众议院对议员辩论设置了时限,杜绝了利用冗长发言阻挠提案表决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美国参议院的阻挠议事,已经成为当今代议制民主中的一朵奇葩。虽然美国 会不断有人主张从制度上防范或杜绝阻挠议事现象,改革参议院章程,但风水轮流转,少数多数转换无常,谁也不想放弃现有的党争手段。就像现在的民主党作为多数党,大喊要改革,但其推进改革真实的动力却未必如嘴上喊得那么足:万一未来竞选落败成为少数党,规则改了自己手中岂非少了一大筹码?与其冒着将来眼睁睁看对方大行其道的风险,不如安于现状,唯一的可能是大家都做不成事。
Filibuster,费力把事拖,美国民主的这个结会越拖越死,终有一天成为死结。
特约撰稿丨余伟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