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期
软件制造20年三次被催毁
从第二产业脱变成第三产
尽管至今仍有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观点,我还是认为20年来软件制造产业遭受了三次催毁,传统意义上的软件制造的第二产业脱变成第三产业了。
开源对软件制造业打击最大
22年前Linux开源代码的出现,对软件产业批量生产的制造业打击最大。如同当初软件制造产业为用户生产的全是均码服装,企业用户买到这些软件以后都必须二次开发(改制)成符合自己使用(穿着)的软件,后来用户们发现既然源代码是开放的,不如我自己来编程(制作)到达自己介面的软件。
用户都可以自己做软件了,还要软件的批量生产厂商干什么?
两大软件公司为开源付出了415亿美刀
开源这一用户自已可编程的趋势,让世界上最大的企业级用户中间软件公司IBM和桌面终端最大的软件制造产业微软公司付出了415亿美元的代价,而且最聪明的大脑袋居然在20年后才反应过来开源像一把利刀直捅软件制造业的心脏。
2018年6月用75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开源代码共享 区GitHub,约合人民币480亿元人民币。这一时间点离1998年LinuX这一名词的出现整整花了20年的时间,才让聪明的70后微软反应过来。百年老店IBM更过份,在去年10月份也收购了靠开源为生的红帽公司,竟然花了340亿美刀,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他们知道开源是闭源软件制造业的终结者。
中国的IT产业在开源得益
中国手机制造、中国的路由器制造、家电、智能家居业等制造成为世界的一流产品、先驱…都得益于开源软件。一个反面的证据就是1999年到2012年,用了十几年的努力,中国仍没有手机产业,当年中国的手机产业为什么不能兴起?因为当时Adriond系统并没有被谷歌收购、开发、开源。
从制造业变成服务业
软件及服务的提出是源于90年代的闭源时代,当时因为企业级用户的二次开发太费劲,制造业必然伴随着成体系的服务业。开源之后虽然软件制造业没有了,但是有专家认为开源仍然能够成长出软件制造业来,其实长出的软件制造业并不是传统的软件制造业,而是软件服务业,一些以Linux为源代码为企业编写定制软件的公司还存在,因为有些企业没有专业编写软件的团队,并且这些公司也不是一锤子买卖,他们的收费是长期收服务。别让软件制造业成功的向服务业转型了。
但是,在中国、在印度有列外,那就是中国软件出口业,软件出口业纯粹是外包式的软件制造业。
云计算成了软件产品的代理平台
如果说开源给了软件制造业致命的一刀,软件即服务让软件制造业从第二产业变成了第三产业服务业,而云计算变成了所有软件制造业产品服务的代理商平台,无论是手机终端还是桌面系统,中间件还是开发工具,无论是杀毒软件还是安全软件等等必须、必定、必然在云平台上以服务资源的方式输出给用户使用,云是软件制造业资源通向用户的渠道,也是软件制造业的终结者。
结束语
软件制造业生于70年代,结束于21世纪前10年,它的出生就是为为用户服务的,就该通过平台输送给用户服务,这也许就是软件产业进步的最高境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