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香甜软糯的元宵、流光溢彩的灯会,加上一轮圆月的气氛加持,元宵节从古至今都是文人墨客青睐的对象。纵观唐诗宋词,有“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的清雅,亦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明艳。而明清时期直到近现代,关于元宵节的情景更是被写进了许多经典著作之中。古往今来,元宵节的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今夜高悬夜空的一轮圆月,又见证着怎样变换的风景呢?让我们打开掌阅App,在古今名著中一探究竟。
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学者张彩丽在对明清章回小说的研究中惊奇地发现,在《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中描写次数最多的节日都是元宵节,书中的描述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欢度元宵节的原貌。
《红楼梦》《红楼梦》有好几回写到元宵节,曹雪芹笔下的元宵节别具象征意义。在元妃省亲一回中,正值元宵佳节,当时贾府处于极盛时,“却说贾妃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第二年再过元宵节时,贾府开始呈现衰败迹象。贾母开夜宴时,虽然荣宁二府赏灯吃酒,但是贾氏族人来者却寥寥无几。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传统节目,《红楼梦》中的元宵节就侧重在灯谜上。比如元妃省亲回宫后,特地制作灯谜与家人同乐,元、迎、探、惜各自的灯谜暗示了她们后来不同的命运结局。
《西游记》在《西游记》中,元宵节的故事则发生在天竺国。元宵之夜,唐僧师徒四人进城观看灯会。吴承恩用了大量笔墨描写灯会:“雪花灯、梅花灯,春冰剪碎;绣屏灯、画屏灯,五彩攒成;核桃灯、荷花灯,灯楼高挂……绿水桥边,闹吵吵,锦簇簇,醉醺醺,笑呵呵,对对游人戏彩。满城中箫鼓喧哗,彻夜里笙歌不断。”正是这场元宵灯会,让唐僧又经历一场劫难。青龙山玄英洞的三个妖精化作一阵风将唐僧掠到洞中去了。于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与三个妖精进行了数场大战,并搬来二十八宿中的四木禽星助战,方才擒拿到三个妖精,解救出唐僧,师徒四人得以继续前往西天取经。 值得一提的是,掌阅公版的经典名著在排版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古典元素与现代元素的结合,以及古籍类图书电子的呈现形式、可点击交互式的注释方式等等,更是在书籍封面和插图上下足了功夫,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以电子化方式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爆竹、烟花、花灯和 火,这些元宵节的象征,都是灿烂辉煌的,但也是转瞬即逝的,名著中不约而同地对元宵节加以描写,借此表达复杂的故事情节。而在现代名作家的小说中,元宵节也多有着墨。《鲁迅日记》中,关于元宵节有十几次记载;巴金在小说《家》中就用一章的篇幅写主人公过元宵节,沈从文、老舍等作家也专门写过元宵节赏灯的文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