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作为聚合打车模式的重要参与企业,高德推自营 约车业务“火箭出行”吸引众多目光。对此,高德回应称,高德打车坚守聚合平台定位,火箭出行的目标是进行下一代 约车模式探索,没有其他新开城计划。
高德推自营模式 约车“火箭出行”,能赚钱吗?
近期,高德推自营 约车业务引发讨论。10月26日,高德旗下自营运力平台“火箭出行”出现在高德地图北京打车平台上。
企查查工商信息显示,“火箭出行”的运营主体是北京利通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注册于2021年9月,高德软件有限公司为唯一股东。
高德地图亲自下场做自营 约车业务或也是看到行业格局发生变化。2021年7月以来, 约车行业发生深刻变化,美团自营 约车项目“美团打车”重出江湖。
与此同时, 约车行业资本竞赛再次加码,曹操出行完成38亿元B轮融资,T3出行完成77亿元A轮融资,易到用车计划“卷土重来”。
不过, 约车行业赚钱并不容易。长期以来, 约车抽成比例问题备受关注。2021年以来,相关部委多次要求 约车平台降低过高的抽成比例,设定抽成比例上限,并向 会公布。
今年7月,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绣春表示,各地交通运输部门持续推动在本地运营服务的平台公司落实好“阳光行动”。目前来看,各主要平台公司公布的抽成比例上限多在18%至30%之间。
这个抽成水平的净利润也并不高。2021年5月,滴滴出行曾公布营收情况,2020年滴滴 约车司机收入占乘客应付总额的79.1%。剩下20.9%中,10.9%为乘客补贴优惠,6.9%为企业经营成本(技术研发、服务器、安全保障、客服、人力、线下运营等)及纳税和支付手续费等,3.1%为 约车业务净利润。
大部分的中小型 约车平台的净利润可能还达不到3.1%。不过,亏损运营或低净利润是 约车无序竞争时期的产物。
资深互联 观察家丁道师认为, 约车与共享单车一样,业务模式成立。高德自营 约车,前期不会以盈利赚钱为目标,会加强投入和支持,培育用户习惯,获得市场份额才是正道;行业存在上万亿的市场机会。
巨头入局行业,聚合模式竞争激烈
聚合模式在2018年前后出现并兴起。2018年9月,哈啰宣布接入嘀嗒出行服务,并与首汽约车开展 约车业务合作。2019年4月,美团打车宣布上线“聚合模式”。随后,滴滴出行,以及高德地图等导航平台也推出聚合模式。
聚合平台凭借流量入口与完整生态闭环的优势,让交通运输行业里很多传统的企业有了新的生机。今年以来,“轻资产”的聚合模式还吸引了更多巨头加入。今年7月,华为上线聚合打车平台Petal出行,微信内测腾讯出行。
“聚合模式”也引起了相关部委关注,今年8月,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滴滴出行、高德等11家平台公司进行了提醒式约谈,指出部分平台存在侵害从业人员和乘客合法权益、非法营运突出、潜藏安全稳定风险隐患等问题。
其中提到,“聚合平台要确保接入的 约车平台符合有关规定,督促接入的 约车平台公司加强车辆和人员管理。出现安全事件时,聚合平台公司要依法履行先行赔付责任,并和涉事 约车平台公司共同做好事故处理工作。”
如何平衡聚合业务和自营业务?高德回应媒体称,高德打车与火箭出行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不同平台,高德打车坚守聚合平台定位。火箭出行的目标是进行下一代 约车模式探索,在有限城市进行技术创新和试验。目前,火箭出行没有其他新开城计划。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