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村搬家为何遭到 民嘲讽和质疑?从 络舆论对立现象说起

四年前,一篇《悬崖上的村庄》的 道让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爆红 络,其中”孩子上下学徒手攀爬800米悬崖”的一组图片尤为令人触目揪心,如何解决出行安全问题在当时立即成为 会焦点。四年后,备受舆论关注的”悬崖村”迎来历史性时刻,全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始搬迁至昭觉县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在这期间,货运索道启用、2556级钢梯建成、搞旅游开发底气十足、杨阳以及悬崖飞人拉博等 红们记录点滴变化……悬崖村正在用新时代和互联 更为深刻地改写着自己的命运。2020年5月12日至14日,伴随着贫困户陆续搬家, 络舆论再次聚焦悬崖村,在掀起一片褒扬与赞颂之声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质疑和嘲讽,一定程度上的呈现出 民情绪上的对立和现实中矛盾的割裂。

一、悬崖村搬家引发 络舆论关注热潮

据鹰眼速读 舆情监测系统显示,自5月10日起, 络上关于”悬崖村搬家”的讨论热度开始逐渐显现,直至5月13日8时处于舆情酝酿期。这一阶段,央视新闻、人民日 、环球 等媒体的相关 道引发部分 民参与讨论, 络关注度维持在较低水平。

5月13日,#悬崖村搬家#、#悬崖村村民新家长啥样#、#悬崖村集体搬新家#多个话题相继登上了各 交 络平台热搜榜,央视新闻、人民视频、新京 我们视频、封面等几大央媒、 媒齐聚悬崖村通过直播 道搬迁故事……促使 络讨论热度迅速飙升到达舆情峰值。5月14日,相关讨论开始有所回落。

二、悬崖村搬家舆论场:官方媒体和 民评论的不同

但在 民评论当中,除了”日子越过越好、太不容易了、注意安全”正向表达之外,还有一些声音格外刺耳:解放军给送物资、一个人几万的补助金、自甘堕落、早早就叫他们搬了、多关注下二组的生活状况……这些偏向负面性的态度意见将悬崖村搬家的消极因素展现了出来,左右着其他 民的判断搅乱舆论场,从而陷入”习惯性质疑”的怪圈。

三、 民习惯性质疑遭打脸:围观更须理性

在悬崖村搬家事件中 民为什么会出现习惯性质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官方媒体过于注重”经过结果”,而忽视了”前因”。其次是质疑者预设立场、主观认定,标签化认知根深蒂固。具体来说,官方媒体在”悬崖村搬家” 道中所进行的议程设置过于集中,导致搬家过程和舆论演进几乎同步进行,对于为何搬家、搬迁准备工作 道不足,媒体过分高估了部分 民接受这一信息的全面性;持负面态度情绪分布的部分 民对涉及”易地搬迁”的贫困户普遍存在好吃懒做的偏见以及”过度帮扶”的刻板印象,其中也不乏博眼球、刷存在感的可能性,总之失去了理性看待问题的能力。

事实上,当前无论触及公共利益的问题,还是官方对 会释放的任何善举,只要见诸 络平台,都会引发或多或少的质疑。在意识到这一现象之后,一些持有”正能量”的 民往往会与这种”习惯性质疑”据理力争,在悬崖村搬家质疑”自甘堕落”中有 民就说,”太多这种造谣的了,看直播就知道钢梯最开始修的成本很少,一百万,还都是村民自己拿的一根15的劳务费修的”。某种意义上看,这也对 络围观提出了更高的责任要求,围观者不是任何热点事件的局外人,保持理性不被负面声音所干扰、保持拥有正能量并作出适当反击尤为重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4月10日
下一篇 2020年4月1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