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智能助手成卧底 隐私时刻被助手监视

手机智能助手成卧底 隐私时刻被助手监视

第679期

手机智能助手成卧底

隐私时刻被助手监视

智能手机中的各种智能助手,已经成为了广大手机用户生活中的好帮手。但是这些帮手也成了贩卖隐私的卧底,当然你的隐私时刻也被助手们监视着。

卧底们遍布各种品牌

不同品牌也纷纷打造了属于自己的智能助手,也就是说无论你用什么品牌也逃不掉隐私的卧底。苹果iOS上的Siri, 三星的Bixby,微软的小冰,谷歌的Google Assistant,华为的小E,小米的小爱同学等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

这些智能助手的主要以语音为主要交互形式,以求用户使用起来得到与真人聊天一般的体验。

智能助手窃取隐私

这些曾经给予我们工作和生活巨大帮助的智能助手们掌握我们的隐私。

苹果的iOS系统凭借其封闭的特性,看上去是最为安全的系统之一,但实际上呢?苹果在最近外界关于其对用户隐私信息进行录音的风波中,承认了这种行为的存在。苹果的Siri会将包含用户隐私的录音发送至承包商,用于进行人工分析以改进产品。

就连亚马逊智能音箱上的Alexa也存在对用户偷偷录音的行为。亚马逊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数千人的团队,听取用户向智能助手Alexa发出的所有指令的录音。而亚马逊称该团队是为了提高智能助手软件的水平。

隐私与智能难并重

早在智能助手刚出现的时候,就有人对智能助手将会引发的关于隐私的问题产生过质疑。尽管提供服务的公司一直在强调,会将收集到的信息严格保密,只用来改进软件和普通的分析,但现在看来,事实并非如此。

诚然,从技术角度讲,智能助手想要改进,变得更加智能,就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学习,而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又不尽相同,因此想要真正进行学习,只靠简单分析用户在使用手机时的操作行为是不够的。

举个例子来讲,我们熟知的语音唤醒功能,用户只需要像点名一样叫出智能的名字或者自己设定的特定口令,就可以启动智能助手。但显然,手机需要保持麦克风的全天候开启,才能保证这个功能的正常运行。因此,开启这个功能,用户发出的一切声音都将被手机收录,至于会不会被记录和上传,完全取决于手机和软件厂商,这无疑增加了隐私泄露的风险。

实施监管难度大

现在随着“窃听”风波的曝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隐私时刻甚至已经被泄露。但目前这种情况依旧无法改善,用户想要使用这些智能助手的服务就必须冒着被“监听”的风险。

而现有的监管机构,无法直接对这种行为进行监管,只能进行道德和法律上的相应约束。如果厂商继续偷偷摸摸进行这些小动作,依然很难被发现。即便发现了,也只能罚钱了事。想要真正的安全用户只能主动放弃使用这些智能助手。

尚无有效解决办法

尽管在互联 时代,人人都已明白自己无隐私可言,相比之下传统的个人文字信息被泄露,许多人尚且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对普通人来说,无非是多一些骚扰短信和电话。

但现在语音信息的泄露,无疑会引发更多人的担忧,毕竟这种方式将让人时刻处在被监听的疑虑之中。

更要命的是,我们对这些风险无可奈何,只能祈祷智能设备厂家和软件供应商遵守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不主动对我们进行监听。

结束语

开锁匠绝对不能成为撬门贼,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智能技术本身是无罪的,利用智能窃取隐私没有了职业道德。

不管怎么说,用户应该知道自己所有的隐私时刻都被智能助手被监视着。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7月3日
下一篇 2019年7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