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考察项目,我们有幸入住了刚开张不久的沔阳小镇的天鹅湖度假酒店,平心而论,酒店的硬件建设还是蛮不错的,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似乎都找不到太多可以挑剔的东西。不过,偌大的酒店区域,在一个非节假日的时段门可罗雀,显得十分冷清,禁不住让人产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感叹!
清晨,我们在有些地方已滋生着野草的园区漫步,不由得产生一种荒凉的感觉。真心为投资者担忧,这么大的投入,何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难怪当今有人断言,在后疫情时代不宜涉足的领域,就包括有休闲度假行业。看来,沔阳小镇入不敷出将是一个可以想到的结果。
这是天鹅湖酒店的局部,沔阳小镇的天鹅湖度假酒店区,是由围绕人工湖泊——天鹅湖主观打造的一个个庭院所组成。
沔阳小镇是鄂旅投和仙桃政府联合投资的大型旅游项目, 称占地一万亩,总投资上百亿。在仙桃这样一个极具特色的小城市,集中投资如此规模的旅游项目,按理说,项目应该对当地的经济和文化都能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可事实上,沔阳小镇的建设,似乎离人们对经济和文化的期待,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沔阳小镇是以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合一”的理念打造的大型文旅项目,如果真正落实了“三生合一”的理念,感觉即使在一个非节假日的时段,应该也不至于这么的冷清。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其实对休闲度假的需求是越来越大的。可现实却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闲暇的时间没地方可去;专门供人休闲度假的项目却无人问津。
这是已经长满了野草的酒店环境,说明这里的建设,并没有达到人声鼎沸的预期,建造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营造一派荒凉景象。
当前,我国从事休闲旅游的行业,能够盈利的项目其实凤毛麟角。有资料显示,我国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主题公园,亏损的项目高达70%以上,能维持运营的仅占20%,而盈利的项目则不足10%。
既然旅游项目是如此难搞,可资本为何对旅游项目的投资却情有独钟?这很可能与投资主体的性质密不可分,其实,并不需要太精准的核算就可以判断,动辄上百亿的投资,仅仅依靠门票及几项少有的收费项目,就想收回巨额的投资,谈何容易!可投资商为何不怕撞车,对类似项目的投资却会乐此不疲?据说,仅鄂旅投一家企业,在湖北境内就投资了七个类似规模和性质的项目。
在国家整体经济形势向好的背景下,即使账面上难以盈利,但投入的硬件设施可随着大的经济形势实现固定资产增值,这也算是一条追求经济回 的路径。但是,当遇到经济形势的变化或国家经济形式的转型,那么,只专注硬件设施的投入,就可能发生巨大的危险,比如,当下一些“大到不能倒下”的房地产企业的轰然倒下,就说明了问题,简单通过规模经济就能赚钱的时代,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休闲旅游的重点其实不在硬件的建设而在于软件的开发
搞旅游开发,人们通常把70%以上的精力都放在了硬件的建设之上,可有关研究却显示,决定旅游项目成败的因素70%以上是由软件决定。也就是说,项目的文化活动才是决定项目命运的关键所在。可是,一般旅游开发基本都是先从硬件着手,所谓的文化内涵基本都只是硬件的装饰和填充,例如沔阳小镇商业街区的文化设施“见南阁”。
“见南阁”,应该是取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建造的景观节点。在鳞次栉比的商业街区,兴建一座三层楼阁的建筑,从设计上讲,这是增加空间节奏的重要手法,也是彰显一定文化内涵的途径。只是,纯硬件的营造,并不一定能唤起多大的文化认同感,难以激起游客的广泛参与,传统文化也不一定因此能得以传承和发扬,陶渊明躬耕田野,在采菊东篱下的时候,不经意间显现出了南山景色,描述的是生活与自然融合的状态,自然并不需要刻意去登高远望才能看到。
如果我们不能首先从文化上把生产与旅游、生活与自然的融合关系讲清楚,而只是建造一个似乎具有一定文化主题的建筑,基本是无法引起更广泛的文化认同的,也难以引起游客的反复参与,文化最终也只会成为一个没有生命力的符 。
天鹅湖酒店区域,其实也设有诸多主观上可以组织文化活动的场所。但即使开展了相应的文化活动,这些围绕硬件编撰的文化故事,其故事的完整性和逻辑性是很难讲清的,文化也只能是对硬件功能的诠释和点缀。
这是设在商业街区的“见南阁”,在商业街区的重要地段,主观营造的“见南阁”,虽然这里可以登高远望及空间集散,但与要还原陶渊明描述的意境,还是存在有差距的。
这就像拍摄电影,如果我们首先不专注好剧本的创造,只是围绕明星的阵容和拍摄技巧去编撰与其相关的故事,那么,这样主观编撰的故事,故事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就一定会出现问题,这样创造的作品,如果我们还期望它成为文化精品,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著名导演张艺谋曾有过这样的言论,大概意思是说,光和影给人造成的视觉冲击远比故事强烈,一段时间之后,人们更容易记住的是光影留下的印象而并非故事本身。意思就是说,拍电影不必太在意故事的诉说,只要把气氛营造出来就足够。难怪,张艺谋后来拍摄的电影,基本都只是些场面热闹却无法令人深思的作品。
无法判定张艺谋言论的对错与否,但作为拍摄电影,只要把观众哪怕是“哄骗”到观众厅就已完成了拍摄目标,中国有这么多的人,只要让人进入了观众厅,即使观看后人们大呼上当也算贡献了票房,拍摄电影的目的也已达到,一般电影也不指望观众去反复观看和仔细品赏。但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则不同,它必须依赖于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并期望消费者的反复参与。所以,旅游项目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内涵所表达的故事性、娱乐性和参与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仅依靠光影刺激和硬件的视觉冲击,是不可能吸引游客来多次观摩反复体验的。真正吸引游客反复体验的东西,是能够产生共鸣的文化内涵,和已经成为系列的文化活动。
文化的形成,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所以文化不可能依赖于工业造物这样的设计来实现,因为人们无法穷尽未来所有的变化,预料之外的事件会频繁发生,景观建设,特别是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必须要尊重景观的过程。
2,以软件驱动硬件的发展模式
2016年,地产大亨王健林曾信誓旦旦地扬言,他要让迪斯尼20年内都不能盈利,他的言论对中国人来说,的确还是很提气的,毕竟,一个外国品牌被亿万中国人追捧,并不是太让中国人高兴的事情。但打脸的是,王健林搞的电影乐园很快就关门歇业,而迪斯尼却仍然热度不减。这说明要搞好主题公园,仅仅依靠金钱还是不行的。
这是上海迪士尼乐园中的加勒比海盗的场景,惊险、刺激,游客身临其中,的确回味无穷。
体验过万达在武汉投资的电影乐园后,感觉仅从硬件来看,其实也是蛮惊险刺激的。电影乐园干不过别人的迪斯尼乐园,并不是硬件上的差距,关键还是软件上的差别。别人可是有百年的电影文化做背景,有完整的故事和逻辑。故事和文化是长期积淀形成的结果,这可不是仅仅依靠金钱就能买得到的。
尽管我们常常以“中国人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西方人上百年走过的路”而自豪,但在有些方面,无论我们速度有多快,毕竟我们还是追赶者,一定要承认,在电影方面,我们与一些老牌的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文化软实力的超越需要时间的积累,切不可操之太急揠苗助长。
不过,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为何偏要以我们的短处与别人长处比较呢?作为讲故事和谈文化,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更悠久,可以挖掘的东西更多!在西方文化统治全球之前,中国一直延续着,扎根土地的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由浸入到中国人骨髓里的乡土文化形成的。
随着西方文化的崛起,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逐渐丧失,孕育中国传统文化的农耕环境已经消散。营造类似于沔阳小镇的特色小镇,重点是要重建类似于农耕时代的农耕环境,有了这样的农耕环境,中国传统文化才有了承载的土壤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才有可能得以传承和发扬。
人们从事旅游的目的无非就两项,一个是猎奇;一个是怀旧。猎奇通常是通过观光旅游来实现;而怀旧则常以休闲度假的形式来完成。怀旧的重点是营造一个“让人回到回不去的过去”。重回过去,安放乡愁,并不只是营造一个空洞的物质环境,重点是营造过去相对完整的生活。
相对完整的农耕生活,不只是营造一个曾经的生活片段,如某些景区特意营造的结婚场景,尽管这些表演也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但这都不是真正的生活。所谓完整的农耕生活,是随季节变化周而复始的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24节气和传统节庆文化,是我们祖先仰观天象、俯察地情长期与自然打交道,逐步形成的生活智慧的结晶。它是指导人们什么时候做什么,什么时候不能做什么的智慧。比如婚丧嫁娶就有相应的时间和时辰,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人的活动最好要与自然的节奏同频共振。
如果能精心营造一个类似于农耕时代的农耕环境,这个环境不必太具象、也不必追求太完美,只是尽量扩大环境的适应性,然后根据传统24节气和中国节庆文化,精心编撰一个相对完整的系列文化活动,再根据文化活动的情况来完善硬件设施的建设。这样不仅可避免硬件设施建设的盲目性,也能有效扩展硬件的适应范围。
3,文化策划的关键是组织能激起更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
文化表演当然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但固定套路的表演,就很难引起游客的反复参与。而且,只要是表演就有演出成本的问题,通常情况越是精彩绝伦的表演,就越是以巨额的成本为代价。
如果我们真如项目策划的理念:来者即宾客,生产即旅游,生活即诗意来精心打造沔阳小镇,那么首先我们就要打造一个真实的产生环境,这里的劳动是能真实产生效能的工作,而不是“生活的舞蹈”只供表演之用。按照现代经济规律判断,即使这里的生产效率再怎么低下,至少能减少雇养专业表演团队和盲目建设硬件设施的成本。
党建带团建,武汉新洲区开展青年农事体验,主题教育活动。
真实的农业生产,在大的城市环境下,必然产生空间和文化的异质性,这样的农耕环境,对城市居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何况这里不间断会举行以农耕活动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人们参与其中 ,传统文化因此得以在新环境下的升级和换代。
至于“生活即诗意”,并不是找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吟诗作画。海德格尔说的,诗意地栖居。他身处景色优美的乡村,却并不刻意去观察这里的风景。海德格尔认为:风景,不是一个观察对象,而是整个世界。他之所以居住在那里,是因为那里有一种独特的节奏,一到了那个地方,他就受到了某种节奏的导引而思考和写作。他的工作不是为了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而是在这种“无我之境”的牵引下,一种不由自主的生活状态。
隐居,摆脱尘世的喧嚣身处在乡村,这种孤独有一种独特的原始魔力,它不是把人跟世界孤立起来,而是把整个的存在,以更清晰、确凿的方式抛入到你的世界的近处。
所以,诗意地栖居是让你的心找到一个安居的地方,也就是说,只有你的心得到了安居,你周围的世界才会为你绽放出一种你平时感受不到的诗意状态。
总之,在城市的近郊,营造一个具有农耕主题的主题公园,重点是城乡融合,要把自然郊野、田园风貌植入到城市,把复杂丰富的城市生态系统的各部分有机地整合到一起,实现城市对整个生物圈的正向影响。要用内在的复杂性去构建一个外在的简单城市形态。以跨专业、多角度、多目的去统筹土地的经济、生态和美学的关系。就是用多样性,在城市尺度营造一个能够自律循环的生态系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