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 友认为,“ 课爆破”严重扰乱教学秩序,辱骂师生、播放不雅视频等行为涉嫌违法犯罪,应当严惩;也有少部分 友提出, 课遭入侵,将捣乱者赶出去就是了,没必要小题大做。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孙超认为,“ 课爆破”绝非简单的恶作剧,一些谩骂、暴力视频、黄色信息等不良信息的传播会对老师和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冲击,有些老师会因为没有及时阻止“爆破”而自责内疚,还有些学生可能会模仿此类行为,进一步扰乱课堂纪律,甚至可能发展到欺负他人、助长校园暴力等。
“ 课入侵及其衍生行为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严重的涉嫌寻衅滋事罪。”孙超说。
为了整治“ 课爆破”乱象,国家相关部门、学校和一些互联 企业已经行动起来。
比如会前,主持人可以设置会议密码、开启等候室,防止其他人误入课堂,并可按需关闭“允许成员在主持人进会前加入会议”,还可通过特邀会议方式仅让会议预订者邀请的好友或群成员加入该会议,会议链接转发无效。会中,老师可以管理学生共享屏幕/批注权限以及发言、聊天权限,并可开启“锁定会议”,此时其他人不能再加入会议。若发现有误入会议的人,可将其“移出会议”,并可设置“不允许用户再次加入会议”,还可按需选择设置参会成员修改昵称、发红包、上传文档、分享应用的权限。会后,如发现有其他人误入会议,干扰课堂秩序,可通过举 功能反馈。
据天津市河东区某中学教师赵峰介绍,其所在学校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学习“防破”指南,加强练习,熟悉各种操作;学生进入 络课堂的名称必须改为班级加真实姓名,否则移出会议室。
“年纪大的老师,刚开始可能不会操作,但学习和练习过几次后,也都掌握了。”赵峰说,近日她在上 课时也遇到陌生人进入的情况,她立即将其移出,继续上 课,学生甚至都不知道发生了这件事情。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周详认为,基于“ 课爆破”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校、教师和家长要积极引导学生,谨慎看待 络侵害以及利用 络从事不良行为,让他们自觉成为良好 络环境的维护者;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要进行监管,及时与孩子沟通,提高其对抗 络不法侵害的认识和能力。
“教师应该根据 课的技术条件和具体情况制定线上上课的纪律,和学生强调不能随意分享会议室链接等要求。学校也要为上 课的教师做好技术保障,可以设立专职技术人员,随时解答教师的技术困惑,帮助教师利用 课教学平台的功能防止闯入者进入课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孙超建议,应该进一步压实 络平台主体责任,建立健全 暴预警机制,加大对“ 课爆破”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及时将查处结果向 会公开,形成有力震慑。
原标题:
卧底 课入侵群调查后续:“ 课爆破”绝非恶作剧这么简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