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裴达军看来,智能汽车时代,企业需要掌握一套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这也符合其自身利益。
选择自主开发车机系统,需要庞大的产销量作为支撑,否则会因用户量不足无法建立生态,软件开发商自然也不愿与其操作系统进行适配,王国信说。
近日,被吉利汽车收购的魅族科技正式亮相了首个车机系统FIyme Auto,并陆续披露了相关细节;去年,比亚迪也发布了自主研发的车用操作系统BYD OS。随着汽车向智能终端角色的演化,汽车企业对车机系统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
不仅如此,“打造自主车机系统的重要性还在于,可以借此实现软件和硬件的解耦,使其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王国信说。软硬件解耦可以更好地适应智能汽车的迭代。
当然,车机系统的构建存在很大难度,在杨小林看来,“(开发车机系统)首先需要强大的工程软件研发能力,其次还要有生态支持。因为它不仅要做车机内容,还要考虑车机和手机的互联,这要求手机和车机的制造和研发必须同步,蔚来和吉利开展手机业务,也是为了二者的无缝衔接。”
综合上述原因,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与华为合作,如问界、几何、阿维塔、北京汽车等品牌均已确认搭载华为Harmony OS智能座舱,从成本角度看,“华为与苹果的软件生态建立的比较完善,用户量庞大,且可实现手机端与车机端的应用互通,不需要重新开发。”杨小林表示。
此外,也有少部分企业选择自主开发。王国信分析:“目前来看,自己研发车机系统的主要是大型汽车集团。如特斯拉从Linux出发,打造闭环、不开放的操作系统;大众、宝马和奔驰均尝试了此种路径,该模式需要庞大的产销量作为支撑,否则会因用户量不足无法建立起生态,软件开发商自然也不愿与其操作系统进行适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