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兮福兮尚未定论
面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担忧起来。2014年5月,著名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讨论由约翰尼·德普主演的影片《超验骇客》时说道:“人工智能或许不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事件,而且还有可能是最后的事件”,也就是说,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亡。而相比较于他人,没有人比因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而无法说话,仅有两只眼睛和三根手指可以活动的霍金更了解人工智能。
其实,霍金并非担心人工智能程序被设计得非常完美,以至于超越人类的智力,而是我们对于人工智能程序管控的研究工作做得太少,仅有的规章制度也只是由美国科幻小说巨匠艾萨克·阿西莫夫在《我,机器人》一书中编撰的机器人三定律注。短短的三句话,与人类 会厚厚的法典相比,简直是漏洞百出,不堪一击。在未来的某一天,人工智能程序会不会为保护人类而令地球上的其他生灵灭绝,会不会因某个逻辑问题而陷入无尽的死循环呢?我们不得而知。
家居智能化分布图
但与此同时,我们更要看到人工智能好的一面。苹果公司的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谷歌公司的智能温控器Nest,这些电子产品将会带来生活服务的全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程序取代战斗机驾驶员、医生、软件开发者、操盘手、营销经理等职业,还能有效地降低人工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
家居智能化效果图
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简单重复的体力工作,或者有据可循的脑力工作都是人工智能的强项,那么,毫无依据,仅凭内心感想完成的创造性工作能否使人工智能束手无策呢?
随着大量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可能性产生,人类真的只能面临失业吗?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正如马匹逐渐被车辆取代的时候,人们也曾忧心忡忡,担心马车夫们丢去工作,但 会上同时出现了更多的新职业——司机、维修工、加油员等。那么,即使有一天,人工智能真的取代了人类目前所有的工作,也一定会产生更多的新职业,比如可能会出现机器人管控员。这些优秀的机器人管控员正好可以帮助协调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双方最陌生的初期阶段,让人类更好的接纳人工智能,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创建一片宁静祥和的天地。
在所有关于人工智能的未来构想中,我认为最贴切的莫过于“肌肉与机器融合”这个概念。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前任负责人、著名扫地机器人公司科凡达的首席技术官布鲁克斯提出的,依照“如果不能战胜它,就让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的构想,将人体与机器连接起来,成为半人半机械化的生物。虽然看似不可思议,但在2009年的瑞典,科学家们就为一名手臂截肢的年轻人装上了这样的“智能手”——将手臂上的神经与机械手内部的芯片连接,用大脑控制各个手指的运动。
注解:
机器人三定律——第一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第二法则: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第三法则: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第零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整体,不得因不作为使人类整体受到伤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