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硬气的问题
同事L:我这里有一个 Word 文档,你用翻译软件帮我翻译一下吧?明天上午给我就行。
同事S:我这里有一篇英语论文,麻烦你用翻译软件帮我译成中文吧?我时间很紧,没时间翻译了。
……
上面两位同事都把翻译软件当成“打印机”了,一键完活儿。实际上呢?
更新认识01:翻译软件不能自动翻译,因为它不是机器翻译
机器翻译可以自动翻译,谷歌、百度、有道等在线翻译就是这一类。但翻译软件需要机助人译或人助机译,说白了,翻译过程离不开人的参与。
翻译软件的核心技术是翻译记忆,即翻译过的内容被存储在翻译记忆库中,以后再翻译类似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比较,重复使用之前的翻译。说的再通俗一点,使用翻译软件可以做到:已经翻译过的内容不需要再翻译第二遍!
更新认识02:库是分专业领域的,不是有库就行
翻译软件需要借助翻译记忆库、术语库等翻译资源才能提高效率,但这些翻译资源需要译员在翻译工作中一点一点的积累,或者通过对齐技术制作,或者干脆直接购买。
但无论是翻译记忆库,还是术语库,都是分专业领域的,甚至是区分客户或区分文档版本的。说的极端一点,1000万句对的法律翻译记忆库,对于医学翻译毫无用处;客户A的术语库,不能直接用于客户B,因为出于品牌的考虑,两家客户使用的关键术语会有所不同。
不要盲目的要库,也不是库越大越好,库越专业越好。
更新认识03:不要总拿文学文本来测试机器翻译的效果
现在机器翻译大都商用了,也就是交费才能使用。可以商用,说明机器翻译的质量被接受了。但总有人表示不服,典型的表现是:拿文学文本来测试机器翻译的译文,拿诗歌来测试机器翻译的译文等。然后,一脸不屑的得出结论:机器翻译质量不高,甚至很渣!
问题是,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你买了一台挖掘机,然后开到高速上赛车比速度;买了一台 SUV ,然后抱怨它根本就不能像飞机一样在天上飞。同理,机器翻译主要是针对非文学文本设计的,为什么非要拿文学文本来测试它?术业有专攻,机器翻译也有其应适用范围。
更新认识04:翻译软件需要教,方能事半功倍
翻译软件不用教,大都是不懂翻译软件的砖家说的。如果有人问你:“请问怎么开飞机啊?”,你能回答几个问题就教会他怎么开飞机吗? 同样的道理,翻译软件是一个集成翻译环境,包含翻译过程涉及到的诸多功能,不是随便用用就会的,也不是问几个问题就能立马学会的。
因此,对于翻译软件抱有一点敬畏之心吧,如果真需要,建议系统学习一下。磨刀不误砍柴工,千万别因为自己不会,而让原本提高翻译效率的翻译软件成为新的问题源。
补充:
我说的翻译软件包括:SDL Trados Studio、memoQ、Wordfast、Deja Vu、Memsource、XTM、Wordbee、Smartcat、MateCat、雪人CAT、YiCAT 等。
*如果想了解更多翻译技术信息,请点关注,有问题请留言或发私信。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