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人们还记得东京奥运会期间“沪牌”大车驶上东京街头的新闻,那六辆“蓝色大卡”正属于SMG旗下上海东方传媒技术有限公司(SMT)的“天鹰转播团队”。时隔六个月,作为国内唯一一支两次走出国门参与奥运会转播(东京奥运会、平昌冬奥会)的技术团队,他们将又一次踏上奥运征程,代表“上海技术”助力北京冬奥会。1月13日,六辆转播车在沪正式发车,天鹰团队大部分技术人员则将于1月23日前后抵达北京。
通过一次次考验,挑起大梁服务热门项目
这支53人组成的队伍将为北京冬奥会六个热门项目提供转播技术服务,其中包含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冰球、冰壶这四项最受欢迎的冰上项目,另两项则是谷爱凌参赛的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以及苏翊鸣出战的单板滑雪大跳台,这两个雪上项目也已成为中国队的“冲金点”。
平昌冬奥会成功试水,让SMT在东京奥运会上赢得了更多参与机会。去年,33人组成的天鹰团队带着四套4K转播系统参与六个奥运项目和五个残奥项目的转播。林云川坦言,“东京奥运会我们拿到的项目并不热门,但难度很大。”诸如滑板、小轮车、攀岩等项目首次亮相奥运会,天鹰团队参与了这些项目的公共信 制作,“虽然都是没有做过的极限项目,但这说明OBS信任我们,我们也不辱使命。”
经过两届奥运会的考验,SMT不仅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也积累了丰富经验,他们将在北京冬奥会上为更具分量的热门项目提供转播技术保障。“冬奥会的转播难度比夏季奥运会更大。一方面,天气环境更恶劣;另一方面,无论是冰上还是雪上项目,整体机位数量和制作复杂程度都明显大于夏奥会项目。”林云川直言,冬奥会的转播工作可以代表业界最高转播水准。
储备人才+研发技术,成功没有捷径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其实,SMT天鹰团队已为北京冬奥会筹备多年,终于等来了挑大梁的时刻。
“几年前,我们就提出了‘东北计划’。”据林云川介绍,该计划意在为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英语熟练、能够承担国际重大赛事转播任务的年轻技术人员。这次,平均年龄只有35岁左右的天鹰团队将带着四套超大型4K HDR超高清系统出征,并把自主研发的自由视角系统和合作研发的虚拟转播车系统第一次应用到冬奥会中。
这套Multicam Replay 360度自由视角系统是SMT自主研发且具备多项专利的产品。相较于一般的自由视角系统,该系统的实时处理能力、多角度拼接和剪辑等功能更为强大。这项技术将在谷爱凌领衔出战的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赛中得以运用。届时,每位选手的每个姿态都将被多角度摄像机系统实时捕捉,传送到制作端,再以更强的视觉冲击效果呈现在观众面前。
同时,SMT还参与了由OBS牵头、联合英特尔等国际知名公司展开的科研合作,共同研发虚拟转播车技术。这是一个运行在应用软件上、虚拟化传统主机的云转播系统,该技术将在北京冬奥会冰壶项目中首次应用。目前,一套云转播系统的能力相当于往届冬奥会冰壶项目的四套转播系统。随着云转播技术进一步发展,不久的将来,大型转播车将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云端”制作人员。林云川透露,这项技术将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得到更好的运用,目前SMT已经和OBS展开有关巴黎奥运会项目的接洽工作,未来他们将为全世界体育迷提供更高质量的赛事转播,展示上海技术和中国智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