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注册用户实名认证 未经用户同意不得收集个人信息
备受关注的国家互联 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移动互联 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8月1日起施行,移动互联 应用程序(APP)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基于移动电话 码等真实身份信息认证。
APP市场乱象丛生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在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中,排队、乘车甚至吃饭时,手里都拿着手机,手机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APP作为移动互联 信息服务的主要载体,与使用者形影不离。
然而,APP软件的普及却衍生出了新的问题,消费者在使用新闻、游戏、音乐等应用程序时,大多数APP都需要注册才能使用,如果使用实名制注册,那么如何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成为问题。
如果不实名制注册,因为交易所产生的不可控风险又让人担忧。如何避免隐私窃取、恶意扣费、诱骗欺诈等损害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生成为当务之急。
近日爆出的利用 络平台“租人”问题,就反映出了 络平台日益强大之后,消费者维权难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此前,那些 络平台的注册门槛都比较低,而且一般不需要实名制注册,消费者一旦通过这些平台或者APP完成支付后,如果出现纠纷,难以对买卖双方进行处罚或惩治。而为了规避风险,这些提供服务的平台或APP开发商往往都会在用户协议中表示:不保证注册人的注册信息真实有效,这种不具法律效力的推卸行为往往是监管盲点,APP市场的乱象丛生也就不难理解。
这次限行办法的出台,既从侧面反映出APP市场的火热,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是行业自身发展的自我规范。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日前就表示,App Store为开发者提供的收入分成超过500亿美元。所以说,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如果不加以管控,所诞生的风险将是难以预计的。
新规定重拳出击
“APP未向用户明示并经用户同意,不得开启收集地理位置、读取通讯录、使用摄像头、启用录音等功能”。这是新规定的内容之一。
由此可感受到,新的管理规定出台后,将极大地解决因为国内APP市场野蛮生长、放任自流带来的问题。
对此,刘俊海也认为,APP软件的道德底线是尊重消费者个人隐私,管理规定从根本上体现了用户基本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维护互联 秩序中应有的安全保障。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寻求公义与私权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实名制是促进还是阻碍
管理规定一出,在 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与争议,开发者、使用者、商家都在担心是否会受到影响,而争议的核心就在于“实名制”。
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实名制以后是否会导致更多的用户隐私被泄漏,比如无缘无故接到一些推销电话,甚至是比较极端的电话诈骗等,不法分子利用APP传播、窃取信息等违法行为肆意增长呢?
实名制带来的正反两个问题,可谓按下葫芦浮起瓢。
一方面,消费者的手机 真实有效,身份认证透明度进一步提升了;另一方面,有一些APP的经营者就有可能会开启数据地理位置、读取通讯录、使用摄像头、启用录音等功能,侵害消费者个人隐私,这个包括隐私的个人信息、隐私活动、隐私空间等,即使是虚拟空间,也是隐私空间的一种。所以要旗帜鲜明地保护消费者个人隐私权,如果是有人胆敢侵犯消费者的隐私权,法律应该有“牙齿”,这样才能鼓励诚信。
管理规定也好,“实名制”也罢,归根结底都是对市场的一种规范。只有市场被规范,诚信体系确立,APP市场才能获得良性运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