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掌勺”“云健身”——中国人用幽默心态应对“宅”生活

新华 北京3月7日电 在家做菜,然后在微信朋友圈进行“厨艺大比拼”,是江苏南京市民张晓燕近来的最大乐趣。“大家都在家研究怎么吃,每天中午和朋友们形成默契,同时在朋友圈‘秀’食物。”她说。

30岁的张晓燕已经在家“宅”了一个月,她任职的保险公司鼓励居家办公,于是她享受起当“家庭煮妇”的日子。她在手机上下载了三个学做菜的软件,还在短视频平台“抖音”上关注了几个教做饭的厨师,想在居家抗“疫”期间提升厨艺。

“这是一种特别的 交方式,大家没法见面聚餐,就通过美食在 上交流,减少了面对疫情的紧张和压力。”张晓燕说,朋友还经常发一些制作失败的食物照片自嘲,大家以此为笑料,一天心情都好了。

据中国互联 企业美团2月发布的《2020春节宅经济大数据》,因居家不出门,在家中钻研厨艺成为中国人的“全民娱乐”。

疫情期间,在中国微信、微博等 交媒体上,不少关于厨艺的话题走红, 友们展示糊掉的烙饼、不成形的蛋糕等失败“作品”互相调侃,既给居家生活增添了乐趣,也反映了中国民众积极乐观的心态。

友Paul Ryan留言说:“这些垮掉的作品,完美地描绘了我的假期生活!”;另一位 友Amej则说:“在家无聊难耐,天天变着花样烧菜吃,我估计已经学会了四十道菜了,成功晋升厨神!”

在生活方式平台“小红书”上,居家抗“疫”期间打发时间排行榜前三名依次是宅家做饭、宅家健身和宅家学习,而自制美食榜单前三名分别为电饭锅蛋糕、自制奶茶和凉皮。

如果对自己厨艺不自信,人们还可以通过“云直播”指挥大厨为自己做菜。

“以前只有锅碗瓢盆是必不可少的工具,现在手机直播支架也少不得。”在江西南昌市西湖区船山路一家“ 红”餐馆,34岁的店主刘海浪说。

船山路原本是这个城市“烟火气”最浓的地方之一,街头巷尾有100余家餐饮店,其中近70家会营业到凌晨。

如今,与往日门庭若市相比,店里冷冷清清。但每天下午四点,刘海浪依旧会准时打开店门。他组织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喷洒消毒液,给进店的厨师逐一测量体温。

他说,“主厨带货”成了眼下维持生意的“奇招”。在直播中,顾客可与厨师们互动,调配自己爱吃的口味。最近店里线上营业额大幅提升,每天保持在8000元左右。

“受疫情影响,南昌的4家连锁店目前只开了一家,而且只做外卖。”刘海浪说,复工之初,店里就推出“无接触配安心送”服务,每一份外卖上都有一张“外卖安心卡”,记录着制作人员姓名、身体状况,并尽可能减少与消费者接触。

疫情期间,宅家健身成为人们增强抵抗力的重要方式。除了太极拳、八段锦,人们还纷纷展开奇思妙想,例如模仿体育运动员举重,而杠铃却是纸箱;在餐桌上打乒乓球;用铁锅铝盆玩冰壶……种种创意让人忍俊不禁。

一位 名叫“荣贞”的抖音博主上传了一段“隔窗跳舞”的短视频,获得400多万次点赞和12多万条评论。视频中一位身着绿色卫衣的姑娘站在落地窗边跳舞,马路对面的另一幢楼里几个年轻人无意中看到,争相跳舞回应。

“莫名很感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咱有祖国不畏惧。感恩白衣天使,愿您们也健康平安,祖国加油!”她在最近发的一条短视频配文中写道。

据统计,截至2月底,乐刻、keep、超级猩猩等在线健身平台流量获得井喷式增长。“硬核私教”拳王徐灿的直播课程流量破十万;超级猩猩的官方账 高峰期超过十万人在线观看;乐刻在快手的直播播放量超过千万次。

山西省 科院研究员马志超表示,从传播学角度看,自媒体技术把个体的行为放大,他们的自得其乐或以己乐人形成一种特殊时间下的幽默效应,传达了普通民众积极向上的心态。

“更重要的是,在幽默和轻松的背后,是普通民众的责任感,他们的配合和自我约束对防止疫情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志超说。

线上“种草”的同时,在线下,草木正在蔓发。在江西省新余市,当地电视台策划推出“云踏青”系列节目。花丛间蝶舞纷飞,阡陌上备耕忙碌……人们足不出户,透过屏幕感受明媚春光。

专家表示,无论是“云掌勺”“云销售”,还是“云踏青”“云健身”,中国民众用乐观心态应对疫情下的特殊生活,而 络直播正辐射到现实生活,为这个春天增添暖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2月3日
下一篇 2020年2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