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智慧工厂,不是要给企业增加多少个信息化的系统的智能化的设备,而是站在制造业本身特点来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追本溯源,制造业就是将原材料变成产品,因此智能制造的核心就是工艺+质量+物流。在原材料、机器生产、质量管理和物流等基础保障之上,通过新技术手段形成自感知的自动化过程,来降低企业成本,保证生产质量,让企业的生产过程更加高效。
工业4.0、工业互联 、动力互联 这几个概念,实质都是互联 深度参加到工业生产中,将生产力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智能工厂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其本质是以工业互联 和信息物理系统(cps)为核心,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对生产工艺、组织流程、管理服务模式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数字化、 络化、智能化改造,加强设备、制造单元、生产线、车间、工厂的互联互通。实现人、机、法、料、环高度协同融合,推动企业纵向集成和横向集成,并基于工业大数据应用和工业云服务,为企业提供工厂级的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体质增效和产业转型升级。
1990年11月,美国先进制造研究中心AMR(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就提出了MES(制造执行系统)概念。1997年,MESA提出的MES功能组件和集成模型,包括11个功能,同时规定,只要具备11个功能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也属MES系列的单一功能产品。2004年,MESA提出了协同MES体系结构(c-MES)。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就开始对MES以及ERP的跟踪研究、宣传或试点,而且曾经提出了 “管控一体化”,“人、财、物、产、供、销”等颇具中国特色的CIMS、MES、ERP、SCM等概念,只是总结、归纳、宣传、坚持或者提炼、提升不够,发展势头不快。
近年来,随着JIT(Just In Time)、BTO(面向订单生产)等新型生产模式的提出,以及客户、市场对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MES才被重新发现并得到重视。同时在 络经济泡沫的破碎后,企业开始认识到要从最基础的生产管理上提升竞争力,即只有将数据信息从产品级(基础自动化级)取出,穿过操作控制级,送达管理级,通过连续信息流来实现企业信息集成才能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MES在国外被迅速而广泛地应用。制造执行系统(MES)旨在提升企业执行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竞争环境下的流程行业企业应分清不同制造管理系统的目标和作用,明确MES在集成系统中的定位,重视信息的准确及时、规范流程、利用工具、管理创新,根据MES成熟度模型对自身的执行能力进行分析,按照信息集成、事务处理、制造智能三阶段循序渐进地实施MES系统,才能充分发挥企业信息化的作用,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企业带来预期效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