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玩直播答题呢?赶快看看企业直播吧!

大家对直播并不陌生,特别是这两年的 红经济,各大平台竞争激烈,狼烟四起。17 年底兴起的直播答题又俘获了很多用户的心,让企业营销有了新的利器。

在泛娱乐直播潮气潮落的时代,经过多年积累的企业直播开始进入资本市场和各大企业的视线中。人工智能、云计算、5G 络的快速发展,为企业直播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互联 行业的发展路径通常是从风口开始,然后野蛮生长,然后洗牌、再洗牌···直到寡头出现。

直播亦然。业界喜欢把 2016 年称为直播元年,因为这一年直播的增长速度与增长量近似达到一个峰值,类似当年的「千团大战」。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直播开始进入监管视野。

据不完全统计,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国家 信办、文化部、广电总局各自「出招」近 10 余次。「每一次(监管)都胆战心惊,所以大家基本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位直播平台高管说。

监管每一次出手,都意味着行业洗牌一次。导致洗牌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是造血能力,如果单纯只靠资本输血,离场是必然的。

企业直播怎么发展起来的

2015 年初,是视频直播的发轫之年,在随着美国Meerkat平台的平地惊雷般崛起,Twitter 和 Facebook 很快跟进。国内的直播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YY、斗鱼、映客、抖音、虎牙、熊猫、火山、微吼等平台迅速崛起。BAT 也快速布局直播行业,仅腾讯投资的就有斗鱼、NOW 和龙珠 3 个直播平台。

截至 2016 年末, 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达到 2 亿人。初步形成知识类直播、秀场类直播、 交类直播、电商类直播等模式。然而流量、内容和组织管理,一直是 2C 直播平台面临的最大难题,2016 年 3 月初,因为流量问题,行业先行者 Meerkat 放弃直播视频 交 络业务;因为内容生产的稳定性和品质问题,曾经估值 5 亿的光圈直播倒闭;简单的礼物加分成的商业模式,以及直播的及时性带来的监管的高难度,导致整个行业组织管理混乱。

2017 年中国在线直播用户规模达到 3.98 亿,随着泛娱乐性直播泡沫的破灭,一些新的支模模式开始出现,直播+电商、直播+教育、直播+金融、直播+医疗……,从个人娱乐化(2C)逐步走向企业端(2B)。

相比于企业的传统线下活动,企业直播在数据分析、动态记录、受众体量等方面有绝对优势,有望发展成为下阶段企业营销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标准化为健康有序发展打下基础

企业直播是 to B 市场,在技术、设备、服务、人员层面都需要供应商具备专业水平。在技术层面,要做好一场企业商务活动的直播,需要架构、采集、编码,制作、传播、运营等众多环节。如果没有规范化的要求,企业直播也难免步泛娱乐直播后尘,出现混乱竞争。

2017 年 4 月,企业直播行业出于有序发展的需求,由几家头部公司牵头成立了企业直播研究院,并于 2017 年 11 月推出了《企业直播行业标准》,这是企业直播步入健康发展的,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事件。相比于无序竞争、内容不规范、进入门槛低等备受诟病的泛娱乐直播而言,企业直播起点已经非常高。

这个标准对对直播的软件如技术标准(28条)、服务标准(50条)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对硬件设施发布了4项设备标准,对直播的主题、规模、场景等都进行了详细的分类。

技术标准有包括了 6 项执行标准,如前期测试环节又有 28 条标准,包括现场勘查, 络、音视频、直播测试,人员设备等方面的执行细节。

正是有了这种细化的可操作的标准,使企业直播全行业全领域的渗透成为可能。

直播+的引力

「直播+」的方式就像 AI 一样,逐渐往各个行业延伸,依附于不同产业,比如无人驾驶,AI+ 车;智能音响,AI+ 音响,最终以一种基础设施存在。

虽然并没有明确的数字说明直播+到底给直播平台带来了多少收益,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几乎直播平台都把直播+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方向去布局。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月20日
下一篇 2018年1月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