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搜题“换个马甲又出场”

拍张照片,就能瞬间得到解题答案。这种看似便捷的App,却正在成为一些学生的日常“依赖”。

这样的App到底能对学生起到什么样的帮助?家长和学生又有着什么样的看法?

“拍一拍”就能瞬间答题

“拍照搜题”App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神器?

“小孩每次作业一下子就做完了,我一开始以为是他都懂了,后来才晓得他是 上找的答案。”家长彭先生说,儿子现就读六年级。从去年初开始,儿子经常以查询资料为由,向他们借用手机。一开始觉得手机查阅资料确实方便,也就没有太在意。但是后来发现,孩子在家做题迅速准确,考试起来却一塌糊涂,这就发现有些不对劲了。后来询问才了解到,孩子很多作业都是从App上抄来的答案,自己根本就没弄懂。

六年级的小李同学说,有的题目爸妈也不会做,所以只好和爸妈一起查解题答案。

禁令之下仍有“空子”可钻

还有的App将拍照搜题换了个名称,叫“视频答疑”,但是功能就是拍照搜题。

家长各有焦虑和担心

“很多题目家长也做不出来,如果没有这类App,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家长曾新说,由于长期脱离学习,现在小学高年级的题目有时都做不出。要是没有这类App,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帮孩子完成作业。

作为芦淞区教科研中心副主任,吴志敏还担任过初中学校校长,他表示,很多年前就知晓这些搜题App,不仅很多家长和学生在使用,并且自己也曾带着孩子使用过。

吴志敏认为,要分情况来看待这类软件。对于学习不够自觉的孩子来说,这种App很容易成为他们偷懒的“工具”,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和惰性;对于学习自控能力较好的孩子来说,能够从中得到更多解题方法,有助于开阔思维。但前提一定是在家长或老师的监督下使用。

不过吴志敏坦言,即使有父母监督,但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还是容易产生依赖,比如他就发现,自己的儿子还算对学习上进自觉,但用过这类软件后,总想再去搜搜。尤其对于很多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来说,更是难以控制。因此,他认为应尽量减少使用该类软件,特别是随着“双减”落地,各校课后服务日渐完善,学生最好是通过学校老师完成答疑。

作为一名离校多年的家长,如今也面临着辅导作业的“年龄鸿沟”,在学科类培训机构大面积关转的情况下,迫切需要一个这样的App助力家庭教育。因此,很多家长在听说搜题App可能关闭的情况下,表示出了自己的担忧。

高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有时也会带来一些矛盾。但重要的是,如何解决矛盾,而不是因为矛盾就停滞不前。教育部要求搜题App“暂时下线”,或许就是在寻求更好的解决路径。

正如教育业内人士所言,搜题App好不好,关键还看怎么用、谁在用?

对此,笔者建议,搜题App应认真做好整改,而不是敷衍了事,不能换个名称继续“开放式”搜题。应设置好门槛,如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真正让使用权掌握在家长手中,由家长做好对孩子的监督监管。

另外,也盼望“双减”下的课后服务,充分发挥为孩子答题、解题的功能,真正让学生回归学校,减少对手机等高科技的依赖。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月2日
下一篇 2022年1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