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管之下仍有“小强”,儿童游戏APP现成人内容且广告扎推

随着手机的普及,孩子们用手机学习也越来越常见。但不少针对儿童的APP中,存在扣费陷阱和广告植入。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开展全面排查,凡发现包含色情暴力、 络游戏、商业广告等内容及链接,要立即停止使用。

部分游戏广告包含“成人题材”

这11款APP的适用年龄都是四岁以上,部分是3岁至6岁,主要类型包括画图、拼图、宠物养成、公主换装等。

其中一个叫“儿童画画游戏”的APP,主要功能是让孩子们给卡通模板填色,但免费模板有限,当孩子想要解锁30种人物,就需购买游戏包。购买游戏包时会出现“家长须知”,不过,判定使用者是否为家长的“门槛”只是一道算术题,比如“8-2=”。答对了就能行使“家长”的权利。此外,这款APP中,几个填色模板之间就夹着一个新游戏的下载入口。

一款名为“神奇小美女”的益智游戏APP,使用年龄为4岁以上。一打开APP,各种与该游戏无关的广告视频任性播放,几乎不到10秒就有战斗类游戏视频插入,播放时间长达数十秒。公主换装类APP大同小异,要获得装扮,不是要付费,就是要看广告。比如,叶罗丽精灵梦推送的游戏广告包括“女神联盟”,而这款游戏的评级为“12岁+”,偶尔包含色情内容或裸露、成人或性暗示等内容;推送的游戏广告还有“熹妃传”,这款游戏因“频繁/强烈的成人/性暗示题材”,被评级为“17岁+”。

此外,冰雪公主皇家婚礼、我的心动小狗、恐龙世界拼图、厨师朱迪等游戏,均采取底部广告、顶部广告、广告视频插入等各种方式。

家长要定期检查孩子手机APP

针对不少APP频繁弹出的付费窗口,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胡智慧表示,目前 络游戏经营单位并未被禁止提供有偿付费的内容,对于10周岁以下的无民事行为能力儿童的付费消费行为,其监护人可以选择追回。但监护人首先需要证明付费行为是儿童的自身行为。

相比付费,不良内容更让人担心。胡智慧介绍,根据《广告法》第40条,针对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劝诱其要求家长购买广告商品或者服务;可能引发其模仿不安全行为。“作为儿童类的手机应用,如果违反上述情形,将面临行政处罚。”

2018年12月28日,教育部下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份文件意味着学校类APP将面临严格监管审查。

根据规定,凡包含色情暴力、 络游戏、商业广告等内容及连接,或利用抄作业、搞题海、公布成绩排名等应试教育手段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APP,一旦发现,立即停止使用。同时,《通知》从APP内容、审查备案到收费、保护学生数据等均作出明确规定,教育圈内一时风声鹤唳。《通知》要求,按照“凡进必审”“谁选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双审查”责任制,学校首先要把好选用关,并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查同意。

《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通知强调,要开展全面排查,凡发现包含色情暴力、 络游戏、商业广告等内容及链接,或利用搞题海、公布成绩排名等应试教育手段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APP,要立即停止使用。

1月5日,多家企业共同签署了学习类APP行业自律倡议,提出坚决支持《通知》要求,承诺以教育价值为导向,提升技术防护能力,建立学习类APP使用管理的长效机制。

然而,面向少年儿童的APP仍然存在如此多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阅读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奕阳教育湖南负责人朱伟宏提醒,家长要定期检查孩子手机里安装的APP,如果发现与孩子年龄不符合的APP要当面删除,并且告诉孩子理由。“家长自己要先放下手机,不要把手机当作玩具交给孩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月10日
下一篇 2019年1月1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