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自购潮来袭!基民的高光时刻再次到来?

最近可以说是基民近年来最艰难的日子,看着手里的基金日益亏损,再对比一下2019年和2020年基金投资的顺风顺水,日子可谓相当煎熬。现在不少基金投资者想的都是,“我买的基金什么时候才能回本”。小财感觉,与其问买的基金什么时候回本,不如问,“我要怎么做,我的基金才能回本”。下面小财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基金新闻中比较重要的消息——基金自购潮来袭。

2022年开年以来,各大地方纷纷呼吁“挺起A股的脊梁”,各大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纷纷自购起自家的基金,特别是偏股型基金,但是市场还是不尽人意。3月中旬,又有大专题会议明确提出保持资本市场平稳增长运行后,各大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再度掀起了新一轮自购潮。截止2022年3月28日,据统计,今年有一共有51家基金公司参与自购,比如汇添富基金公司,南方基金公司,中银基金公司,并且有5家基金公司自购已经超亿元。

那么基金公司为什么要自购呢?小财帮大家总结了一下,大家记得收藏起来。

第一,基金的流动性。因为基金公司按照规定不允许基金公司自己花钱去垫付基金“赎回”的钱。只能从这个基金里面的“资金池”里面挪动资金出来应对大量基民的赎回。换句话说,这个基金里面必须有充足的现金去应对大量基民的赎回,如果没有大量的现金去应对,那么只能卖股票,而这样做的话又影响基金的整体布局和其他基民的利益。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基金公司只能自购。

另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基金自购除了一些新基金外,剩下的基本都是场外的ETF基金。对于新基金,大家应该都知道,基本上都有两三年的封闭期。最近的新基金发现遇冷,募集失败的现象比比皆是,基金公司为了给投资新基金的投资人一颗定心丸,自购和投资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是最好的方法。而ETF基金大家都知道,全称叫做指数型开放式基金,也就是一直被动型基金,基本都是跟着指数走。这类的基金基本都是不留着现金,一心一意地去复制指数的走势。场内的ETF还好,但是对于场外的ETF就非常不友好了,因为没有很好的现金流去应对这巨大的赎回压力。

在这里真的特别表扬一下这届的基民,对比了15年和18年的基民,做得非常优秀,那就是不畏基金短期的亏损压力,没有再现当时大幅亏损后割肉离场的现象,反而是越亏越补。特别是造就了“中欧葛兰的公募基金一姐”地位,不仅仅我们的市场制度在完善,而且我们的投资者也是越来越理性了,给大家点个赞。

第二,基金各大机构的表态。基金自购潮的现象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原因。在市场大好是,说明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对后市看好或者对自家基金的未来表现非常看好,所以来分一杯羹的;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基金自购潮的作用主要还是在提振市场的信心,“老乡别走,市场马上就好起来了!”

重点来了,我们基金投资者面对基金自购潮怎么办呢

第一,大家先看一下基金自购潮发生后,我们沪深300的走势。我们的市场上总共发生过5次基金自购潮。第一次是2014年的3月份,第二次是2015年的9月份,第三次是2018年的11月份,第四次是2020年疫情期间的2月份,第五次就是今年的3月份。从前四次的基金自购潮来看,一般自购潮的区域都是相对的底部区域。但是大家先别乐观得那么快,从数据上来看,沪深300指数在自购潮发生后,还是有接近2个月的市场低迷时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机会,在底部区域构建完成后,可以参考一下高级定投中的加投或者倍投策略。

第二,不要盲目加投。因为目前市场的自购潮发生在3月份,这段时间内,市场的情绪是极其不稳定的,可以等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钱流入市场后,看看市场的反映。做好“投石问路”的准备,让机构投资者做我们的“试金石”。一般的基金自购基本都是在1个月内完成,这段时间可以多看,再决定是否加投摊低成本,具体的想法等到基金自购完,也就是4月份再说。

第三,虽然目前的基民素质整体提高,但是大环境下持续亏损的情况,大量的基金投资者肯定不好受,很大部分的投资者都是“躺着,回本就不玩了”这种心态。所以后市一旦接近平均成本线附近就需要特别小心,大量的赎回压力会引发“地震”,这也是目前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自购的根本原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2月25日
下一篇 2022年2月25日

相关推荐

body>

/script>

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