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21年6月,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共公布两批次的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总计45个国家物流枢纽。
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和多式联运运输形式的推广,是目前国家大力推进的两项政策,其目的是:打造“通道+枢纽+ 络”的物流运行体系,实现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和物流活动系统化组织,进一步提升物流服务质量,降低全 会物流和交易成本。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充分利用物流枢纽+多式联运,将成为物流运输降本提效的一剂“猛药”。
多式联运,探索成本与效率的平衡
多式联运简单来说就是将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结合起来,为货物运输选择最佳的运输线路,并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实现无缝衔接的一种新型运输组织模式。在这种运输组织模式下,货物在物流运输过程中虽然需要更换运输方式,但无论是托运、收费还是单证、保险,都可以一次性完成,而无需客户进行多次办理,为客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使物流运输的效率大大提升。
201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货物运输结构明显优化,铁路、水路承担的大宗货物运输量显著提高,港口铁路集疏运量和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大幅增长。
根据交通运输部资料,2020年,全国运输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取得成效,累计完成铁路货运增长量约7.8亿吨,水路货运增量5.7亿吨,沿海港口大宗货物公路运输量减少约3.7亿吨。
物流枢纽,追求最优调度和极致效率
由于不同货物的起始点不同、目的地不同,对于时间、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也存在差异,因而为保证物流运输效率,有效降低运输成本,通常都需要将一定区域内的小批量货流集中到中转站来将其作为货物集散地,并根据货物信息与物流要求来进行合理分配,这些中转站实际上就是多式联运枢纽,而基于多式联运枢纽所建立起来的运输结构 络则是多式联运枢纽 络。
2018年12月25日,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布局建设3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到2025年布局建设15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推动全 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至12%左右;到2035年基本形成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国家物流枢纽 络,全 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继续显著下降,物流运行效率和效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多式联运枢纽 络优化,助力物流降本提效
国家物流枢纽的布局与建设,是从整体上搭建起全国范围的物流集散 点,从宏观层面搭建起一个辐射全国的物流 络。国家级物流枢纽的建设,对于物流企业运营来讲,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更便捷、高效的运输通路,更是提供了一个物流成本优化的方向。
运输成本的降低
多式联运枢纽 络让物流运转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这样就使得货物在中转站的集散效率随之提高,进而使运输时间减少,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延误成本。这一成本的降低,随着规模效应的影响,将随之放大,为物流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
运输时效的精准把控
客户对于运输服务的要求还体现在服务时间方面,很多客户希望能够实现定时送达。这就要求对整个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各项流程耗时有合理安排与准确把握,尽可能缩小实际送达时间与预定送达时间之间的误差,提升运输服务质量与客户满意度。
得益于物流信息化技术的成熟,物流信息系统能够做到可视化地全程跟踪货物的在途准确位置,通过系统的预估到站时间,提前安排货物到站后的运输组织调度,提高货物运输的时效。
智能调度,选择最优运输方案
在多式联运枢纽 络中,根据货物的发起点、目的地以及客户要求,中转枢纽会为货物筛选出一个最优的运输路径。然而由于不同运输方式、运输路径的运输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对于最优运输路径的筛选也同样存在着很大的限制。例如,当某一条运输路径的货物运输量达到其承载能力上限时,这条运输路径就无法再运输任何货物。所以,多式联运运输方案的优化方面,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考虑。通常这些调度工作需要经验丰富的调度员来完成,现在,通过先进的智能化物流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分钟级的调度装配方案提 。
在物流枢纽+多式联运的大方针下,物流数字化为物流行业的现代化转型和飞速发展提供了契机,信息化的物流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调度,打通公路、铁路等运输资源,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仓储堆场占用,全程可视化跟踪,掌控物流运输全流程,大大提升了多式联运物流运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关注“指南车物流软件”获取更多物流信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