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在致辞中指出,防灾减灾、备勤救灾一直是救灾工作的重要一环,是防范 “因灾致贫”和“因灾返贫”的主要措施。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效,国家防灾救灾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强化。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30年来,始终注重防灾救灾、恢复重建与防止“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的有机结合。在长期工作实际中我们体会到,由于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既需要提高防、减、救灾工作的专业性、整体性,也需要组织调动各方面力量和资源配置的协调性和有效性。

工业与信息化部科技司姚佳处长在致辞中表示:“很高兴可以看到通过科技工具助力政府、 会组织、志愿者提高 会应急管理效率。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以技术创新见长的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 会问题为突破口,来开展科技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实现 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双赢,也希望 会组织研究机构积极应用科技来解决 会问题,让 会应急管理变得更加智慧,让 会治理效率不断地提升。”

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陈云峰副主任在致辞中表示:“以这次救灾通App上线为契机,依托各方优势,展开更紧密的合作。进一步强化针对特定人群制定精准的预警信息发布策略,共同推进防灾减灾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闫冬梅院务助理在致辞中表示:“这次的救灾通系统能够再次将科技应用到 会应急管理服务中去,从灾前的灾害预警,知识科普,到灾中的物资管理,人员管理,救助站管理,再到灾后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实现了减灾救灾的全周期服务。相信能够为 会应急管理服务提供一定的辅助作用。”

此次会议围绕提升救灾能力,科技助力 会应急管理创新进行了主题分享与讨论,政府、科技企业、 会组织、志愿者群体在现场交流互动,共同探讨应急管理如何应用创新科技,促进 会力量更加规范、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应急管理工作,为我国应急管理事业做出贡献。

研讨会上,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王鹏就“中国扶贫基金会助力 会应急管理创新的实践”进行了分享,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唐豹秘书长分享了“新形势下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的创新发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副主任王莉女士现场分享了“天空地立体救灾应急通信体系”,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孟瑜博士现场介绍和演示救灾通系统,北京师范大学杨赛霓教授发布救灾通评估验收 告,并主持 会应急管理实践创新嘉宾圆桌座谈,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救助儿童会、国际美慈组织、世界宣明会、壹基金、绿舟救援队等嘉宾分享了 会应急管理创新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据了解,为了更好的推动 会力量积极有序的参与救灾扶贫和应急管理工作,2016年由苹果公司捐赠支持,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启动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预警救灾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救灾通APP)研发公益项目。该项目在当时民政部救灾司指导下,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国内相关机构共同制定了《 会力量参与一线救灾行动指南》,总结近年来 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实践经验,借助3S(GISRSGPS)技术,设计并开发了以预警速 、灾害事件管理和减灾教育三大功能为一体的终端工具软件,助力政府业务主管部门统筹指导救援工作;帮助 会组织完善现场管理,规范工作程序;便于志愿者有序、高效参与救援志愿服务,以期成为各方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科技工具。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0月18日
下一篇 2019年10月1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