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市民反映
APP“定向推送”院校专业不全面
“我们按意向专业筛选,结果有个别不知名的学校一直被推荐在前三位。”日前,市民李女士在陪着女儿填 志愿时,发现了这一疑惑。李女士说,前不久,女儿获悉有一个志愿填 服务线上系统,缴费后获取 址和账 就可以登录。李女士和女儿选定好几个专业方向后,就按考分和排位做学校筛选。几次操作后,发现有一所省外高校名字很陌生,但总是被“重点推荐”。之后她们又试着查询意向院校,并和该所学校的官方 址对比,发现系统上显示的院校专业并不全面。
李女士体验后觉得,该系统有院校广告推送的嫌疑,并不一定符合自身考分情况,并且院校和专业信息不全,无法让女儿做科学而全面的选择。
市民张女士最近也在忙着给亲戚指导志愿填 ,使用了几款APP来辅助志愿填 。使用后,张女士发现,APP在做模拟填 分析时,多以院校录取最低分和切线最低位次作依据,科学合理性值得商榷。“看得越多,好像越不知道要选什么。”
部分APP上的数据过时
“高考志愿规划师”无职业资格认证
3 专家建议
不要太依赖软件分析多参考平均分综合考虑
华侨大学内招科科长曾珍表示,目前考生和家长会在高考志愿填 中,以一些智能辅助类志愿填 产品作为参考,考生在对 考院校和专业都较没方向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辅助筛出一定选择范围。但这类软件和小程序多是“唯分数论”,不要太依赖数据推荐,志愿填 还是要对自身的兴趣、职业发展、意向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等做综合考虑。
曾珍建议,在选定好意向的院校和专业后,参考院校官方 站,详细查看招生章程、录取办法,了解学校的校区分布、办学层次、升学情况等,再结合自身情况综合考虑。“每年最低分和最高分的上下浮动较大,志愿填 还是主要以平均分作为参考。”
在志愿填 方面,泉州黎明大学招生办赖老师建议,考生可对比本年和去年招生计划数,参考往年分数,充分考虑自身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就业倾向等因素,按先“热”后“冷”,尽量将自己心仪的专业填在志愿最前面。采用“冲、稳、保、垫”原则,尽量保证所填 的院校专业之间有一定的梯度。
4 部门提醒
提防“付费包上学”幌子
“关注高校和关注专业的填 方式不一样。”泉州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吴徽明介绍,日前我省举办了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 指导讲座,全省各高中校和各地招考部门都有参加培训。接下来,我市各校都会举办高考志愿填 指导,具体介绍志愿填 的政策解读、填 注意事项等,引导考生和家长理性、科学、规范地填 志愿。
吴徽明提醒,考生和家长在寻求线上或培训机构的填 咨询服务时,要理性对待,谨防被骗,比如,有的考生分数与院校录取线差距较大,对方却声称“付费就可以包上某大学”,“专科分数线也可以上本科院校”等,还有的打擦边球,声称可以包上本科院校,其实不是全日制,而是自考模式,甚至获取的是成人高考文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