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是别人在暗恋你;有时是你死皮赖脸在加别人为好友;有时你又成了企业高管邀请别人入群。可怕的是,这些短信都能准确的显示出你的真实姓名或你好友姓名。
用户真实信息被随便用来营销
马赛克区域为用户真实姓名。受访者供图
类似情况并不少见,还有 友称,收到脉脉、陌陌等 交软件的类似短信。内容为“你的朋友某某将你设置为暗恋对象”“某某等2位同事加入XX,点击加入”“某某连续三次加你为好友”“某某,你的企业给你开通高级权限”等等。
短信内容不一致,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准确地显示了用户的真实姓名,并虚构一些“莫须有”的事情。
甚至在微信,有用户称,“我经常收到推送,显示我们单位某某(实名显示)加入企业微信群,或者显示某某等多少位同事已在群,还邀请我加入。可问了该企业微信群主,他说他根本没有邀请过我。”
近日,“工信微 ”公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垃圾信息投诉情况盘点》,在“谁在发垃圾短信”一项中, 交领域主要是连信和探探。
用户受骚扰还尴尬,专家称算侵权
赵占领分析,一般这种情况是APP在用户注册时获取用户通讯录,进而获取该用户朋友的电话 码,然后以用户朋友名义发送营销短信,诱导新用户下载使用该APP。
马赛克区域为用户真实姓名。受访者供图
脉脉案件也显示,法院认为被告通过其经营的脉脉平台注册会员上传的信息获取了未在该平台注册的原告的电话 码,通过与该 码相关的用户情况,计算评估形成原告的关系 ,未经原告同意向其发送含有原告本人及朋友姓名的推荐信息,侵扰其私人生活的安宁,构成对原告隐私权的侵犯。
“每当我收到探探或陌陌的暗恋短信,我就知道又有一位寂寞的男性或女性注册了这个软件,导致他的通讯录好友要忍受这个骚扰短信。”还有 友称。
交平台截图。
背后或存APP过度索权等问题
APP过度索权,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导致个人信息“裸奔”的现象,近年来屡屡被曝光并引发 会关注。
针对App违法违规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问题,有关部门也已出重拳持续进行整治。3月12日,工信部发布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 :截至目前,尚有136款APP未完成整改,其中不少APP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违规使用个人信息。
3月22日,国家 信办等四部门印发《常见类型移动互联 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明确了39种常见类型APP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如,婚恋相亲类,必要个人信息包括:注册用户移动电话 码;婚恋相亲人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即时通信类,必要个人信息包括:注册用户移动电话 码;账 信息:账 、即时通信联系人账 列表。
上述规定还明确,APP不得因为用户不同意提供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其基本功能服务。
企业回应:将不断优化产品与服务
“对于邀请同事加入企业微信的提醒,如无管理员、同事触发,企业微信不会向用户主动发起邀请。”微信方面回应。
红框内为用户真实姓名。受访者供图
“出现上述情况,判断是企业管理员在企业微信管理后台导入了包含员工姓名、手机 等信息的企业通讯录,并设置了‘自动提醒成员使用’功能,提醒中的用户名为通讯录中已激活企业微信的同事名字的随机显示。“微信提示,“如用户不愿意,可设置拒收。”
你碰到过这种短信骚扰吗,投诉了吗?(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