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楼的顶层很开阔,全体员工有时会被召集到上面开会。章笑一说这样可以让思维不被空间束缚。
手机屏幕里的名片显示出立体影像,这是他们正全力开发的产品——增强现实(AR)的雏形。
陈蕊冰做 络科技的妻子也被拉进公司,当免费助手。3周岁的女儿激励着他们奋斗。
刚过完年,位于杭州滨江的江虹创意园6幢的楼下,要出去的章笑一被几个正在搬运电脑家具进楼的年轻人挡住了门,他在旁边等了会。看着年轻人在眼前不断进出,他说:App领域的创业黄金期可能已经过去了,但App市场进入了深度竞争层面,不断有技术背景的年轻人怀揣梦想加入创业大军。
其实他和合伙人开的App公司也才在两个月前刚搬进来。而且与血气方刚的“学生创业者”不同,他们都是当了爹的二次创业者——36岁的章笑一,儿子4周岁,他之前在北京、温州、杭州开了12年广告策划公司。39岁的董伟锦,儿子1周岁,做了十多年的对外贸易。35岁的陈蕊冰,女儿3周岁,是做了13年程序开发,开发3D试衣软件,是个到哪里都抢手的技术男。
三个人抛下曾经的事业和年均30万的稳定收入,重新开始艰苦的再创业,为什么?
“我们还有激情,我们还能做得更好!”章笑一微笑着说:“团队成员之前都在各自领域耕耘多年,做改变之前我们是做过深思熟虑的,在稳定的生活和激情的创业间思考了两三年吧。筹备公司期间参加了各种高端的研讨会寻找创业的切入点,后来也正是在IT业的研讨会里碰到了一个浙工大教授,是做计算机识别系统的海归博士后盛伟国。这样就有了我们现在正全力开发的产品——增强现实(AR)。我们算是成熟的再创业者吧,有明确的目标和区别于普通App创业大军的核心产品。”
说着来到他们在7楼的公司,叫“凌烟阁科技”。办公室里连公司LOGO都还没有挂上。办公桌上除了电脑和文件,还堆着快递送来的各种零食和方便面,显示着在这里工作的人有多么忙碌。
对于要不要展示他们开发的产品雏形,陈蕊冰有点犹豫,他认为,现在App市场竞争激烈,且山寨凶猛,产品在没有完成前透露会不会有风险。于是三个人聚在一起商量权衡了十几分钟,最后还是决定把产品拿出来展示。
陈蕊冰趁熬夜加班的空隙打了个盹。
三人正在讨论增强现实(AR)App的应用前景。
两个月下来,面临的问题有时让他们焦头烂额。
人手短缺又不能拖累开发周期,每天加班到晚上10点赶进度就成了常态。
互联 巨头就在创意园旁边,对于App创业者来说,它们既是奋斗的榜样,又是垄断资源的可怕“巨兽”。
快递来的食品被堆在办公桌一角,工作忙起来的时候它们既是零食也是正餐。
章笑一用实验手机对准一张名片,手机屏幕里立刻出现了公司的立体影像介绍。对准一张画着大象的卡片,屏幕则出现了大象的可手控的立体影像。“这只是早期雏形,我们的产品完成后可以用手机对任何实物进行识别和立体影像介绍,甚至是一幢大楼。”
怕展示的不够清晰,又现场把一块键盘作为实验对象,几分钟的程序操作后,手机对准键盘,屏幕里的键盘也立刻显示出事先设置的立体影像。“这种App产品在国内还没有,应用前景也很大很灵活,既可以用于公司宣传和识别,也可以用于儿童智力开发。”他们对自己的产品很有信心。
但产品开发是纯粹的烧钱,所以眼下为了保持公司正常运作,除了合伙人的入股资金,公司还承包了几家国外旅行 的系统外包服务,这样在A轮融资前不至于让公司的资金过分紧张。
“两个月下来,其他App创业者遇到的问题,现在都摆在了我们眼前:找人、找钱,赶时间。” 董伟锦说:“困难在之前就预想好了,所以大家就用各自的资源一起克服。虽然没有了以前的稳定收入,但正常的开销还是有的。”
但也有难以克服的,比如肯来小公司拿低薪的人才。行业内的高端人才已经被巨头瓜分殆尽,可“流通”的寥寥无几,为此陈蕊冰把做 络科技的老婆也拉进来当了免费助手。人手短缺又不能拖累开发周期,每天加班到晚上10点赶进度就成了常态。在App领域创业,没有在对的时间出对的产品,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摆在他们面前的除了一个硕大的市场:吃个饭,出个游,买东西,看电影,交朋友,玩游戏——手机App几乎渗透到了人们所有的生活中。还有生存的压迫:App领域创业疯狂增长,同质化严重,僵尸应用堆积如山。想在创业大军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
但正如马云的创业名言:万一成功了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