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约2000金融App已备案,行业治理加速,这一波App或面临清退

约2000款完成备案

根据协会最新公布的备案名单,此次共有43款App通过备案。其中大部分为银行类机构,包括乌鲁木齐银行的“雪莲E付”、交通银行的“交行企业银行”、无锡农村银行的“无锡 络”等;另外,消费金融公司包括杭银消费金融的“消邦”、中原消费金融的“柚卡”,支付机构类包括汇付天下的“汇付移动支付SDK”、付临门支付的“银钱包”等,金融科技公司则包括国美旗下的“国美金融”、乐信旗下的“乐花卡”。

“从全行业看,移动金融App备案进展顺利,除大型银行外,越来越多的区域性中小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旗下App纳入备案,一些此前普遍存在的‘强行索要用户全部信息使用授权’(否则无法使用App服务)等乱象得到初步治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评价道。

仍有痼疾难除

移动互联时代,移动金融App成为大众享受金融服务的主要渠道。但需注意的是,近几年移动金融App信息安全违规事件也时有发生,重灾区主要是“违法违规收集并使用个人信息”。

为保障个人金融信息安全、提升金融App安全防护能力,央行于2019年9月发布了《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要求金融机构按照《规范》对App进行整改,并向协会进行备案。

据了解,备案主要按照《规范》进行,金融App从软件设计、开发、发布、维护等环节都要符合要求。

“事实上,很多未备案的App中,在安全防护能力、风控能力上不达标,且超标违规采集个人信息的情况仍多次发生,未持牌的金融机构开发的App随意在应用商店上架,这些都会造成用户的损失。”王蓬博指出。

金天同样称,“目前仍有部分金融App在违规采集用户实时地理位置(LBS)、 交关系(如第三方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与用户享受金融服务不具有强联系的隐私信息,其向用户展示的采集信息列表过长、字体过小、用户可以一键同意等,造成用户自身无法有效识别,且不足够警惕相应授权动作对自身信息保护带来的影响,都需要得到相关监管部门的更多关注”。

违规者或面临清退

自2019年底拉开整治大幕后,移动金融App综合治理至今已有两年半时间。

2021年8月,协会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移动金融App的备案管理和风险治理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长期工作,在下一步工作计划中,协会要求各备案机构扎实做好备案后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备案管理制度要求,对违反备案要求的客户端软件,协会将根据情况进行警示或清退。

协会相关负责人指出,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意识,以风险为导向,及时对照新标准新要求查摆问题,确保备案客户端软件不出现重大风险;要建立客户端软件备案常态化机制,将备案要求纳入现有各项客户端软件管理制度中,设立专人专岗做好备案日常工作。检测机构和认证机构要履职尽责,服务好备案机构,助力提升客户端软件安全防护水平。

在于百程看来,虽然目前金融App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但在后续治理中,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规的不断完善,协会持续推进备案、工信部的监察通 整改等,通过各类措施联合推进,违法违规现象将有望实现改观。

针对金融App治理,王蓬博进一步指出,后续,一方面,所有应用商店要做好重点检查,提高通过门槛,涉及超范围经营的金融App都应该下架;另外可以加大 会宣传教育,畅通违规举 的渠道,也就是完善投诉处置机制以及风险信息共享机制。

“我认为从大类上来看,只要涉及到个人信息收集、数据访问、资金流转等方面的App都应该被纳入监管治理,只有这样,那些没有金融许可资质、违规宣传和推广金融产品的移动金融App才会加速退出市场,整个移动金融App市场才会安全、可靠、合规。”王蓬博说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2月26日
下一篇 2022年2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