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二老”组合笑傲观山湖 自编曲词演绎金庸大作

退休老教师文字功底强

唐伟、曲吴两位老人同是 区“金碧乐队”的骨干成员,一位擅长二胡、大提琴演奏,另一位擅长吹奏长笛,担任乐队指挥。在“金碧乐队”的日常练习中,两位老人互相鼓励对方创作,一起写下了20余首歌曲。

作词的是唐伟老师,年近七旬,退休前在贵阳35中担任语文教师、支部书记。平时爱好音乐、书法、文学创作。上世纪90年代,唐伟老师还曾加入省曲艺家协会,担任小品和相声的剧本创作,其间,有不少作品发表在《曲苑》杂志上。

“上下五千年,古今一梦牵。编织历史经纬,书写豪迈诗篇。”“夜郎自大,夜郎志大!群山高歌,流水应和……”这些精彩的句子来自唐老师的作品《圆梦中国》、《夜郎古歌》。唐老师透露,他的很多作品都没有发表。创作,更多的是满足自己的爱好。之所以要让作品“冷却”后再修改,唐老师笑称这是他写东西的秘诀,“创作的当下,思路已经形成。必需‘冷却’几天再回头看,就会发现当中需要修改的地方。”

唐老师透露,“我的很多作品都是关注贵州、关注生活的。特别是我居住的观山湖区,写了《观山湖颂歌》、《观山湖恋歌》等等。”

客运老职工谱曲有一手

曲吴老师也是“金碧乐队”骨干成员,他擅长吹奏长笛,同时还担任乐队的指挥。

60岁的曲老师以前从事客运工作,看起来和音乐毫无关系,但他骨子里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音乐人。他读小学时就学习竹笛,上高中后又专攻长笛,还是贵州省长笛学会的常务理事。

自从成功创作《五大员之歌》后,曲老师打开了作曲之门。之后到凯里出差,看着大雾环绕的雷公山,又写出了长笛独奏的曲子《我从苗山来》,后来这首曲子被他改成长笛二重奏,拿给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才艺比赛,获得金奖。此外,还写了曲子《春到苗岭》、《苗山情》等。

谈到创作的高峰期,曲老师表示,还是加入“金碧乐队”认识唐伟老师以后,两人互相鼓励,合作写出了不少作品。

音乐牵线互赞好拍档

唐伟与曲吴在“金碧乐队”相识,通过音乐牵线,两人成了创作上的好拍档。

唐老师介绍,2012年,曲老师来到“金碧乐队”后,拿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多彩贵州赞》,希望对方能谱上曲。这首《多彩贵州赞》以往也请人谱过曲子,但始终没有写出其中韵味,交给曲老师,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但没想到最终作品,让大家都非常满意。

谈到第一次合作,曲老师感叹:“他是给我出了个难题哟!”唐老师拿出作品时说了句“希望曲子写得大气,像宋祖英的歌曲那种。”曲老师坦言,“我被这个要求框住思路了,写了十多稿,自己都不太满意。”

曲老师透露,这次合作,写了两个多月还没拿出满意的谱曲,中间唐老师虽然安慰“不着急”,但自己其实挺较劲的。一次,在吃饭的时候突然想到“为什么不用花灯调来表现多彩贵州的神韵呢?”然后放下碗筷,马上打开电脑上的谱曲软件,为唐老师的诗歌作品《多彩贵州赞》谱上了满意的曲子。

创作题材广好歌待传唱

第一次合作开了个好头。就这样,两人互相激励,一起创作了20余首歌曲,这些作品拿到“金碧乐队”中供人演唱, 区举办文艺活动时也拿来演出,获得了不少点赞。

两人一起创作的诸多好歌一直没有机会发表,但两人的创作热情却没有被打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5年4月25日
下一篇 2015年4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