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用平板电脑教学、回家后用APP完成作业、闲暇时还要参加各种 上课程……如今,如今孩子的学习依赖电子产品的程度越来越高,然而长时间使用伤眼、沉迷不良内容等问题也随之出现。家长一方面想方设法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另一方面却对盯着屏幕“做作业”的孩子无话可说,电子产品真成了教学必需品了吗?
“题海战术”搬到平板上 电子设备成“刷题”帮凶
今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明确,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原则上不超过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然而据《半月谈》 道,一些学校布置作业过度依赖电子产品,使之成为“题海战术”的载体,家长如同“助教”一般被捆绑在作业上,甚至出现了“父母一加班,孩子做不了作业”的荒诞现象。“好像是我在读书。” 某公办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王先生说。
《半月谈》认为,作业依赖于电子产品,一个主要原因是部分学校仍然热衷于“超纲教学”和“题海战术”。一位公办小学校长说,课本和配套练习册等“官方标配”往往无法满足一些学校“拔高”的要求。学生家长沈先生就发现,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通过平板电脑做的几乎都是高一个年级的作业。 “纸质的练习本都不要求做,因为对孩子来说太简单了。”教育部曾多次强调,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不少学校却利用电子设备“变相违规”。
学习APP暗藏氪金游戏 “ 恋、早恋”等内容阅读量上万
使用电子产品学习还好说,但更令家长纠结的是,这几乎可以让孩子“名正言顺”地长时间上 ,影响视力不说,大量不良信息也趁虚而入,更可怕的是,一些游戏、娱乐、甚至低俗内容竟然披上了学习APP的外衣,诱使孩子沉迷其中。
近期,有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越来越“沉迷学习”了,开始还以为是好事,无意中却发现一些“学习APP”中“别有洞天”。据南方都市 道,一款名为“互动作业”的APP中内置游戏中心,内含86款游戏,即点即玩,还可购买各种游戏礼包。“作业帮”APP首页滚动20条推送内容中仅包含1条学习内容,“快对作业”APP发布明星榜单和打榜攻略, 召学生追星。
诲人不倦还是“毁人不倦”?学习APP意在让用户形成依赖
事实上,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已非兴趣使然,而是学校要求,类似作业APP这样的智能化学习应用很普遍,有的应用已成为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建设信息化校园和数字化课堂的组成部分。某知名APP据称已于今年2月完成C轮1亿美元融资,走进了全国400多座城市的70000所学校,超过3000万小学师生在用这款APP布置和提交作业。《第一财经周刊》的 道显示,过去两年,围绕在线教育产品的投融资正在持续升温,仅15个月内,融资规模超过1亿元的项目就有14个。
《半月谈》在 道中提到,一些APP采取的是回家作业功能免费使用、个性化辅导收费使用的商业模式,比如在线学习的各种课程就要付费购买。某在线教育平台创始人说,作业APP一般都是先引流,再挣钱,之所以瞄准回家作业,是因为它是学校每天的硬性规定,用户粘度高,“从某种程度上讲,让老师和孩子形成依赖正是这类APP最愿意看到的。”
学习APP如何才能回归初心?
学习APP引入教育活动,本是为了提高效率,让教学活动数据化可视化,丰富表现形式。钱江晚 认为,APP是给学生用的,里面的内容都应该跟学习有关,不应该随意添加别的功能。APP里暗藏游戏的入口,怎么来保证学生不会点击进入,怎么来保证他不会去玩两把?一些APP将答题包装成了智力闯关之类的游戏,表面上看是学习,说到底是想让学生拼排名拼时间拼金钱;还有一些APP附加了 交的功能,更是动机不纯。
文章还说,教学APP的引入,有质疑者认为会加重学生和老师的负担,目前来看,一些学生除了要完成正常的书面作业以外,还要完成附加的APP作业,导致作业负担加重。APP过多,对老师同样也是困扰,正常教学活动要管着,APP也要管着,搞得手忙脚乱。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