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现场
在清远高铁站,每天百余辆高铁飞驰而过,庞大的人流和物流在此汇集;而在清远站以西,来自全国的海量互联 数据正在大数据机房内高速运转。
可容纳腾讯所有服务能力,最大数据中心清远今日开服
7月3日,腾讯清远云计算数据中心正式开服,整个数据中心集群规划容纳服务器超过100万台。这是国家新基建战略背景下,腾讯云首个开服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同时也是华南地区迄今为止最大的新基建项目。
探访:像“搭积木”建设,可容纳腾讯所有服务能力
走进数据中心,干净的厂房、整洁的地面,集装箱式的机房整齐排列着。在这里,数以万计的服务器一经启动立即高速运转,为用户提供海量信息储存和采集服务。
大屏幕上,湿度温度、配电房、蓄电池、消防……每一个环节,都通过传感器,将实时采集到的数据接入平台,进行实时智能在线监控,确保机房的物理运行状态万无一失。
这也是腾讯在“新基建”领域技术和实力的集中体现。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各模块以标准化、产品化形式,实现数据中心像“搭积木”一样快速建设,从土建到机电交付整个建设周期只用了一年,创造了新的行业新纪录。
传统的数据机房,几乎就是高耗能的代名词。“在低于15℃天气下,这里可以实现无耗电冷却。”工作人员介绍,PUE(能效指标)低于1.25,在整个华南地区处于最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首次大规模部署腾讯云星星海自研服务器,在软硬件系统上进行了高度适配自主研发设计。在今年疫情期间,在线会议、在线教育等线上服务需求激增,腾讯云在8天时间内紧急扩容10万台服务器,这些自研技术有惊无险经历了此番“抗压”测试。
应用:推动数字化工业集群助力产业升级
伴随着新基建政策的落地,未来将会产生海量数据,而数据中心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邱跃鹏表示,数据中心不只是一项物理基础设施,接下来,还将全面落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 等200项新兴数字化技术,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内各行业数字化升级。
数据中心外景
例如,在政务领域,腾讯云将依托清远数据中心建设华南最大的政务云基地;在工业领域搭建工业云互联 平台,将打造华南特色数字化工业集群,推动产业模式升级。
产线上的缺陷检测就是一个典型场景,在华星光电工厂,每个图片质检员每天要对大约10000张图片进行质量检查,缺陷种类就多达120种。而借助腾讯AI识别,改变了传统的人力判片,这套系统已在华星光电3个厂区应用,每年节省成本超千万元。未来,这套系统也将复制到其它企业,而所使用的算力资源也将从清远数据中心调用。
在最近结束的第127届 上广交会上,腾讯作为技术服务商,为广交会 上举办提供云资源支撑,借助腾讯云在全球部署的上千个加速节点,支持全球数十万展商和采购商 上参加广交会。“通过我们全球云的基础设施,全球互动变得更加顺畅。”邱跃鹏说。
不仅如此,邱跃鹏说,随着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需求更加强烈,腾讯也在大力构筑全球基础设施,推动企业“走出去”。
“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在经济建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数据中心就像自来水厂,成为水资源的集散和调度中心。”清华大学大数据基础设施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强说。
未来:广东倾斜资源加快数据中心布局
腾讯数据中心的启用,是广东新基建项目落地的一个缩影。目前,包括中国移动、腾讯、阿里等企业在内,纷纷加快数据中心布局。
今年2月,可容纳超过30万台服务器的阿里云河源数据中心正式对外提供服务,紧随其后,广东移动宣布50亿数据中心投资项目“落子”惠州,此外,东莞、佛山等地也加快数据中心建设。
数据中心内景
我省高度重视发展以5G、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据初步统计,全省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大型数据中心已有40个,目前我省正加快推动数据中心布局建设,鼓励引导在粤东西北地区建设数据中心,并加大能耗、土地、电力等资源要素向数据中心建设倾斜。
全省将按照“双核九中心”的总体布局,形成广州、深圳两个低时延数据中心核心区和汕头、韶关、梅州、惠州、汕尾、湛江、肇庆、清远、云浮9个数据中心集聚区。预计2020年我省以5G和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将超过500亿元。
数据中心内景
数据中心在广东多处落地,市民也可以感受到数字化带来的红利。阿里云河源数据中心启用后,智慧高速在线计费平台在广东率先落地应用,广东高速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思源表示,收费站特情处理原来需要5分钟,而借助AI、数据技术、精准定位等多源数据融合能力,现在只需10秒钟。
随着布局的完善,赵强认为,广东作为制造业和信息通讯产业的领头羊,广东将率先从传统的线性增长模式转向数据驱动下的多维度动态增长模式。
【摄影】吴伟洪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