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分钟刷出“10万+”群控软件让爆款 文轻松诞生

但你知道吗?这些流量爆款,有的确实源于其内容优质,有的则是几乎完全依赖某些“灰色手段”。

群控软件让爆款 文轻松诞生

这也就意味着,仅仅几秒钟时间内,该文章便获得了30个阅读量。“按这样的方法去操作,刷出几万几十万点击量都很容易,最多几个小时。”有知情者说。

闫怀志介绍,群控软件技术并不复杂,通常有两种模式。早期的传统群控是基于模拟点击,被控手机连接上电脑之后,手机投屏到电脑上,通过电脑来操控手机及手机上的应用软件。目前,常用的群控方式是基于底层数据传输,手机只要连 ,就可以被群控软件所控制,所有操作均通过数据传输模式,大大提高了效率。群控软件通过底层定制,来模拟人工操作,实现控制 交软件操作的每一个细节。使用新的群控软件,可轻松实现1个群控软件控制数百个 交软件账 ,操作简单便捷,成本低廉。

“10万+”背后利益催生刷量黑产

“10万+” 文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利益,致使一些人不惜人力财力在各种平台上造假?

对此,闫怀志表示,简单来说,在“万物互联”和“流量为王”的时代,流量能带来潜在利益甚至是流量经济。因此, 络流量注水早已是一个公开秘密,成为 络经济和数字经济的毒瘤和公害。流量造假与相关环节深度捆绑,哪个平台和产业都很难独善其身。

“客观来说,追求‘10万+’本身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将‘10万+’捧上神坛,那必然有人会受流量竞争、恶意推广等利益驱动,在各种平台上造假,追求虚假的‘10万+’流量数字,由

此催生大量的群控推广软件和流量推广公司。”闫怀志强调。

就此问题,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专家杨建认为,移动互联 时代,流量为王,刷量黑产的存在,是基于刷量可能产生的巨额回 。以淘宝刷单为例,刷单的目的就是为了制造虚假的信用体系,让不明就里的消费者对店铺产生信任,从而更好的促成交易。而其他类型的刷量基本上也都是基于追求高曝光,高展示,再通过这些结果换取实际的经济利益。

“在利润驱动下,虚假流量现象几乎已渗入互联 世界的肌理,它可以是谣言制造机、评价作弊器,甚至是舆论风向标,对互联 产业发展和意识形态安全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危害。”杨建说。

杜绝造假需完善 络空间环境

面对这种赤裸裸造假,平台及相关部门就没有监管措施,只能放任自流吗?

“各家 络平台会根据自身平台的特点制定符合要求的技术手段用来监控刷量,同时对判定为刷量的记录予以标记,从而使平台上的阅读量、转发量、投票数等内容显示为剔除了刷量记录的真实数据,为 络 会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杨建说,除此以外, 络平台可以使用账 权限封禁、IP访问封禁等技术手段来预防和惩处牟利造假的刷量行为。

在闫怀志看来,流量造假最终是要通过 络平台来呈现效果的,因此 络平台守土有责,在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很多 络平台都制定了恶意流量监管策略,并采取了实际行动。而且,从技术上来说,刷单、刷榜等人为操纵流量行为的界定,也有一定的手段。但是, 络平台自身只能对数据流量异常行为和涉嫌伪造流量的账 进行封 等技术性处理,对造假者的威慑力不够,更不具备执法资格。

闫怀志认为,“10万+”流量造假,短期内会造成各方面评价体系的混乱,导致各种形式的不公平现象;长期会造成整个 络经济的系统性生态灾难,造假者也会成为受害者。但是流量造假的根本原因是其背后具有巨大的利益驱动。流量造假者造假成本低、受惩罚可能性小,因此很难从根本上杜绝。而流量造假久病难医, 络监管虽然难辞其咎,但是如果要让 络监管来当背锅侠承担全部责任,也有失公允。

腾讯 络安全与犯罪研究基地高级研究员姚理也表示,虚假流量之所以横行,是因为虚假流量的相关环节,都已经产生了上瘾式的流量依赖。这里切实存在监管取证难度大,涉及法律多,产业发展过快,对危害性认识不足等问题。除了加强法律监督,对刷量黑产治理还应进一步落实通信实名制,增强迭代技术识别技术,倡导多方共治,政府和产业携手共同加强应对和打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9月6日
下一篇 2019年9月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