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的博物馆门票
为何变成了“商品”?
一段时间以来,“到博物馆去”成为生活新风尚。在周末等闲暇时间走进博物馆参观,成为都市年轻人和家长们的新型休闲方式和增长见闻的新途径。
与此同时,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早在2008年,国家文物局就发布通知,要求中央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博物馆(院)全部向 会免费开放;各省级综合博物馆全部向 会免费开放。
“一票难求”的背后
究竟有何文章?
这背后是分工明确的产业链。有人专门负责订票,有的在电商平台发布门票“代预约”信息,有的接待有需求的游客,“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操作极其熟练。
黄牛的“暗箱操作”手段也是层出不穷。为多家博物馆设计过预约系统的工作人员曾在媒体采访时表示:票贩子大多利用大量身份证信息和违规预约软件可以瞬间抢到大量博物馆门票,再分批放出,有的甚至直接转卖博物馆参观码。
用刷票软件恶意抢票、或破解漏洞入侵博物馆购票系统、或生成虚拟身份证 码提前预约,就是为了先占好“名额”,使预约平台产生“一票难求”的假象。
为了整治类似问题,不少博物馆也积极同票贩子斗智斗勇,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恶意抢票软件层出不穷,铲除一茬又来一茬。
整治黄牛,手段要“硬”
要提升技术防范能力,阻防“黄牛”或“内鬼”恶意抢票。博物馆可以通过加强技术手段防止被各种恶意抢票、刷票软件钻空子。比如可以对频繁预约的账 、身份证 和手机 等进行技术规制。同时,采用智能验证码进行验证等技术手段,防止黄牛通过外挂软件抢票下单,从源头上堵住黄牛。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伪造、变造、倒卖车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艺演出票、体育比赛入场券或者其他有价票证、凭证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黄牛生意明显违背《治安管理处罚法》,但却在电商平台上堂而皇之的存在。接下来,电商平台也应当尽到基本的审查义务,抓住这些问题线索,对相关账 进行排查并处理,不能给黄牛留下这么“宽敞舒适”的生存空间。
此外,游客也要坚决对“黄牛票”说不。去官方的渠道预约门票参观,从需求端挤压“黄牛票”的生存空间,也避免个人信息和隐私泄露带来安全隐患。
不能让免费的博物馆门票,变成黄牛的“滚滚财源”。囤票无门、兜售无路、监管给力,才能最大程度上压缩黄牛的生存空间,让博物馆的免费票惠及更多人,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图源 | 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